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一字之差改变王岐山曝中共政治主调 /

一字之差“改变”: 王岐山曝中共政治主调

中国一年一度的立法者会议中,中共“党鞭”的王岐山在点评政府工作报告时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党的领导下,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

分析指,王岐山清晰地释放出讯号,“党领导一切”将是中国未来政治生态的主调,“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是在警告那些想要通过政改试图分解共产党权力的各种势力——这条路走不通,可以死心了。

不论“左右”

差不多是在一年前的时间,即2016年1月7日,中国官媒新华社播发的有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新闻稿中,出现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表述,在民间舆论场引起很大争议。

中共党媒《人民网》上的“党史百科”,上面清晰地论述着,“党的一元化领导”是中共在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领导体制,但它并不符合和平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际上减低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削弱了党的领导。” 美国之音对此进行了聚焦和解读。

时隔一年,王岐山终于公开回应了中共在“党政分开”上的态度——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

王岐山的上述言论再次传递出中共最高层对舆论场上的“左右之争”的态度。

王岐山指出,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图源:VCG)

“党政分工”在共产党中国成了一块“试金石”,赞同者“朝右走”,反对者“向左行”。邓小平时代开始,中国在尝试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在试图进一步政改——“党政分开”被认为是共产党中国最终能够成为现代化政党的最后一步走。

从1978年到2017年,中共语境中,并不讳言“党政分开”,甚至在谈及此话题时,有着更为积极的意味。

中国政治生态发生微妙变化的“催化剂”是互联网技术升级变革后“微博”出现在大陆引发了“左右之争”、“左派和自由派对立”。薄熙来主政重庆后,“左右互殴”一度在互联网上上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薄被清洗后,互联网上左派声音的式微一度让舆论认为,中共的政改之路会“朝右”的趋势,但2016年,中共官方清洗了自由派声音代言刊物《炎黄春秋》,并封杀了右派倾向的互联网媒体的“自办栏目”。

观察人士认为,习主政后在左右之争的态度上并不暧昧,“极端自由派和极端毛左派都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也不是习近平改革要安抚的对象。因此,习近平力推改革并不是为了覆盖左右之争,而是为了解决妨碍中国发展、威胁中共政权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

习近平的第二个五年任期即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启,现在“党政分开”的言论已经成为习近平的捍卫者眼中的“施政障碍”,而他们眼中化解的“良药”只是一字之差的“改变”。

观察人士指出,多年被看好的“党政分开”提法在十九大前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党政分工”确并不是中共的最新提法。“分工”被认为是中共党内民主集中的最好体现——中共内部最高权力层的分工配置在政治局常委“九变七”时已经有所体现——如何能够做到各自管好分工的领域,这是习近平在第一个5年任期中,用尽力气试图达到的目的。

国家监察委制度的形成或许是中共党政分开的开始”(图源:VCG)

“承前启后”?

中共眼中,毛泽东创造了“新中国”,虽然没有人公开称其为“国父”,但仍然认为其思想遗产有待“被继承”。

1973年12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1974年《人民日报》发文,标题毫不讳言地写着《党领导一切》。

自1976年毛离世后,相隔了几代领导人,中共当下仍表现出强烈依赖于在“毛泽东思想的遗产”中获得灵感。

“党政分开”已成执政趋势后再提“党领导一切”,有分析称,这是中共在遭遇了“党内观点未达成全面共识时,采用的必要手段”。

2016年习近平很坚定地引用了毛的观点,同时还加上了“理直气壮”四个字;王岐山的表态则彻底打消了舆论一厢情愿认为的,“国家监察委制度的形成或许是中共‘党政分开’的开始”。

没人怀疑,十九大对习近平以及中共有多么重要,放置中共党史看,“习的第二任将是真正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作为习的得力助手王岐山,此番的“实话实说”不仅是理直气壮且不容置喙——在中国眼中,亟需用“党领导一切”推动中国向前走,别无选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