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李克强俞正声表态有别 背后透台海症结 /

李克强俞正声表态有别 背后透台海症结

中国进入两会季,不独大陆媒体进行极频繁的报道,台湾媒体也颇为关注。尽管两会期间,有关台湾的议题并不处在聚光灯的焦点下,但一些台媒仍试图从不多的篇幅中解读两岸关系的走向。

例如已退役的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关于“武统”台湾的言论,就引起广泛报道。其后《解放军报》对此进行解读,虽然明确王的言论不代表官方态度,但也并未否定内在的对台湾实施强硬措施的可能。

而日前李克强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再度引发台媒热议。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涉台内容部分,并未出现“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表述。这一理念自201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4年,今年确未出现。

报告中的涉台部分分为四个层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九二共识”,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及台海稳定;反对和遏制台独,不允许台湾分裂;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两岸应共同推动和平统一进程。

俞正声参加台湾代表团审议(图源:新华社)

台媒称,今年的报告不但“两岸一家亲”的表述消失,还对台独加入“遏制”二字,并增加习近平“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主张,语气加重,两岸态势险峻。

此外也有台媒认为报告中政治味更浓,经贸味变淡。而在两岸的政治交往层面,更是全无提及,不像马英九时代,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台部分,大都政经并重。

但在3月7日,中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参加台湾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随后台媒对此再度广泛报道,称俞正声“重提两岸一家亲”。

自蔡英文上台之后,海峡之间明显转冷。两会期间,中共高官多有现身,不少官员会就台湾问题发表看法,台媒予以关注,也属正常。

不过也有评论人士指出,在这种台媒集体关注两会,对政府工作报告甚至某些官员一言一行去“抠字眼”的背后,恰恰隐藏着两岸渐行渐远的症结。

该人士指,有很多案例可以证明,当一种理念沦为工具,其应体现的价值就会变异甚至消失。当下两岸关系中便有类似问题,不管是“九二共识”还是“两岸一家亲”,同大陆的初衷相比,在台湾眼中的定位实际上不尽相同,还可能有些南辕北辙。

本应成为真正意义上描述两岸交流发展基础的“九二共识”,和本应确切描述两岸血脉相连同祖同宗的“两岸一家亲”,多数时候却沦为简单的政治看板和工具,其本身的意义是不大被关心和认同的,虚与委蛇之下,只能是离心离德,渐行渐远。

这大概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删去“两岸一家亲”的原因之一,北京对台工作开始向民众贴近,走向务实,恐怕算的上台湾政界敷衍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意外产品了。

上述人士还称,要使两岸关系恢复健康发展的态势,台湾政府应当看清台海格局的一些必然性,而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小小一言,便引媒体群起惊呼,俞正声的片语又使的纷为安慰,或许可以窥出一二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