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国企改革雾里看花 中南海需抓定主意 /

国企改革雾里看花 中南海需抓定主意

北京时间3月9日下午,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举行媒体发布会,国企改革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明确表示:“在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等过剩产能,重组是必然的;由于时值19大前夕,2017年将是中国政府推动央企改革的重要年份。

据有关人士声称,中南海已就国企改革方案展开密集部署。依照早先传闻,中共高层预料在今年两会前后就国企改革议程达成最终决议。除了中共中央积极推动去除过剩产能,抑制僵尸企业外,地方政府也纷纷就当地国企改革展开试行。自去年底以来,包括上海、山东等地陆续出台国企改革相关措施,外界纷纷猜测,2017年将是推动国企改革的关键时刻。

国企改革成效关乎深改方案落实情况(图源:VCG)

通过国企改革重塑经济发展模式

在18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已就全面深化改革达成高度共识,而在《18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更明确将市场的地位拔高到“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因此,长久以来作为资源配置要角的国有企业也被迫服膺于市场的地位

在《十八大报告书》中,中共高层便对国企改革提出具体要求:“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被外界解读为中共中央推动国企改革的具体方针。

然而,作为中国经济的“重器”,国企改革可说是钱一发动全身,如何在千头万绪间理出一条思路是国企改革能否推行下去的关键。此外,如何革除国企内部僵化的官僚主义思想,让国企在市场经济中扮演起领导创新的佼佼者也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完成转型升级的关键。也因此,国企改革议程一直是中共中央重点讨论的核心项目之一。

2015年3月,在中共中央指示下,国务院设立了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担任组长。自此,中共中央同国务院系统间建立了从上到下关于国企改革的研究机制。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企改革来看,国企能否通过改革来去化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资源分配效率与中国经济结构能否优化息息相关。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市场化进程中期阶段,以地方政府、国企、商业银行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制度仍旧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度作用

为了打破这种低效的分配模式,中共中央积极倡导“供给侧改革”。除了通关整并来提高国企竞争力外,如何强化国企的管理模式,让国企不再只是行政体系的延伸也成了国企改革设想的初衷

国企改革如“雾里看花”

然而,近期国企改革出现停滞迹象恰恰凸显出这项议题的复杂性。首先,国企加强党建成为中共中央既定政策;然而,这项旨在强化对国企管控的措施恰恰更加坐实了国企以往为人所诟病的僵化思维。对于市场提出的质疑,中共中央亟需就此提出更加完善的论述。

再则,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了国企改革的基本原则。在记者会上,肖亚庆谈到:“不是所有企业都要混合所有制,适合混改就混改,适合控股就控股,适合参股就参股。混改是重要举措但不是唯一”。在这番表述中,肖亚庆到处了国资委的难处。

在当前情况下,国企的实际情况是极为繁琐复杂的。对于在政商关系中占据顶层位置且享有资源分配优先性的央企,如何强化管理,让其专注于正业,进而带动社会进步是首要考量;而对于地方上稳定当地社会秩序,保障当地就业并为当地提供税金的国企,如何对其进行援助,让其能持续起到稳定作用并持续升级则是另一种考量

目前市场对国企改革仍处在“雾里看花”阶段,如何理顺国企的社会功能、社会职责以及如何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国企进行区别对待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近期有传言指出,国企改革方案可能在近期之内出台,如何将国企改革引向《18届三中全会公报》成为各界衡量深化改革成果的一个观察指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