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民用机场2020计划 北京祭出PPP模式 /

民用机场“2020计划” 北京祭出PPP模式

中国正在尝试在民用运输机场建设方面引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敲定庞大的建设计划。

据称,这个计划是,到2025年,中国大陆将形成三大世界级机场群、10个国际枢纽、29个区域枢纽。

中共党媒新华社下属的《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5日透露,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日前已经正式印发。计划到2020年,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60个左右,2025年形成三大世界级机场群。

其中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成都、昆明、深圳、重庆、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枢纽;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机场群。

发改委还披露,中国大陆远期运输机场规模将达到408个左右。

北京新机场建设工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之间,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图源:新华社)

市场观察人士称,中国民用机场的大规模计划出笼与PPP模式有密切的关联。这是继中国大陆高速建设公路潮、高铁建设潮之后的又一波社会基础建设潮流,而这次建设潮的模式将采用PPP模式。这是中共在以“供给侧改革”思路对国家经济层面的进行思维转换后的一次民间资本活力的真正释放。

据中国建设部隶属的《中国建设报》报道,发改委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机场可推行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并称,“近两年来,国务院及各中央部委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在民用机场方面推行PPP模式。”

中国大陆民用机场长期处于“尴尬”境地,亟需采用PPP模式完成“准公共产品”——民用机场的基本建设。

陆媒称,国内除了大型枢纽机场能实现收支平衡,甚至能稍许盈利以外,绝大多数机场都处于亏损状态。同时,由于民用机场建设所需融资具有金额巨大、回收周期长、回报率较低的特点,对于正处于“黄金十年”的中国大陆民航业来说,是亟须突破的瓶颈。

中共放开PPP模式,未来中国机场建设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图源:新华社)

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称,中国民航局正在简化社会资本投资除军民合用机场外的民用机场及其服务配套设施项目的审批程序,取消民间资本投资航站楼、货运仓储、地面服务、航空配餐、旅客过夜用房、停车场、能源保障、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航空燃油储运加注等经营性项目的投资核准;积极有序放开民用机场竞争性领域或环节的价格,创新价格管理方式;社会资本参与的新建、改扩建机场项目与政府投资机场项目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可按相关政策享受民航发展基金补助和运营补贴。

不过,上述利好政策何时出台还未给出具体的时间表。

分析指,中国国家发改委正式推出的“民用机场2020计划”显然是中央政府已经做好了吸纳社会资本的准备了,但这个庞大计划能否吸纳到更多的非国有资本还是有待进一步观察。同时,政府有必要公开相关信息,避免类似高速公路和高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信息不透明的现象,而导致官商勾结腐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