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调查了女孩被离奇遣返这事 吓一身冷汗 /

调查了女孩被离奇遣返这事 吓一身冷汗

最近北美华人社会中最为火热的话题,莫过于一位在美生活四年的中国女生在洛杉矶机场被美国边检遣返的遭遇。此事一出,先在美国华人社会中引起巨大反响。而由于加拿大华人往返美国本就平常,而近期又盛传“加国边检对中国人审查变严”、“边检随意翻查旅客手机内容并以此为依据遣返旅客”等消息,致使华人女生遭遣返一事所带来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过了美加边境。

事件中“脱衣服”、“展示手铐和枪械”等内容,更刺激着读者的神经,令人无不猜疑这是一起无端针对中国留学生的霸凌事件。同遣返相关的新闻,隔三差五便会在加拿大出现一次,每次亦都会得到华人的强烈关注。但这些新闻往往有真有假,报道重点也常与事件原本的走向大相径庭。由此,对这起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遣返案”,加西周末记者尝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力争为读者客观还原事件始末,解读其背后真相。

美国学习四年 毕业前她竟在边检遭遇噩梦

3月7日,某中文社交媒体刊登了一封题为《因为社交媒体上的几句留言,我被美国海关黑屋审讯,并强制押送遣返了》的读者来稿。稿件的作者是一位二十出头的高姓中国女生。她在稿件中,描写了自己于今年2月27日在美国洛杉矶机场正常入关时被边检官员拦下,带入“小黑屋”,之后遭尽“各种无端刁难和羞辱”的经历。文章对细节描写详尽,读者隔着屏幕,犹能感受到这位年轻的中国女孩当时在海关感受到的紧张与绝望。

小高在文章中写道,自己2月27日“满心期待地达到了熟悉的洛杉矶机场”后,被美国机场边检工作人员要求提交手机,并被叫入“小黑屋”单独检查。据她描写,美国边检将她的“头绳、项链、手链、鞋带”等私人物品全部取下检查,并让她“脱到只剩贴身衣物,反复地一遍一遍检查,用手从头到脚地摸,每一个地方都不放过”。

随后,“陷入了紧张与恐慌”的她被叫进办公室进行单独问讯。一位讲中文的亚裔警官态度严厉地指控她在美国“非法打工”,并向小高展示了她约一年前发给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好友的“I'm live in Northridge but I'm helping with my friends' company,it'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agency company”(意为“我住在Northridge,不过我现在我朋友的留学中介公司帮忙”,原文句中有语法错误)的言论作为指控证据。

据小高描述,问讯过程中,亚裔警官还曾经向她展示自己的手铐、配枪,并强硬地质询“有没有被拷过?是不是想被押送?”在警官再三要求小高澄清是否在美国有非法打工经历后,顶不住压力的小高承认,自己“工作了”,但强调未收取任何报酬。在此过程中,小高自称也曾要求申请律师等形式的法律援助,但遭驳回。

在机场边检滞留数十小时后,“只喝了三碗泡面汤”的小高最终难逃被遣返的命运。3月2日,已经三天没有洗漱、更衣和休息的小高签署数份法律文件后,在洛杉矶机场边检警察的押送下乘上了返回中国的航班,与她一同归国的则是一页被撤销(Revoked)的签证和5年内不得以任何方式返回美国的不良记录。

依照小高所透露的信息,这本是她在美国念本科的第四个学年。如果一切顺利,这应当是她成功毕业,进入人生新阶段的一年。而当她在边检遭受施压与盘查时,关外还有一位深爱她的男友在等候她。倘若她成功走过那道关卡,这也许将是她见证爱情收获正果的一年。但此次在海关所遇的不顺,却让她在美国的四年耕耘所带来的美好假设都失去了意义,甚至连“留学生”这一她所熟悉的名号,都随着5年的禁入令而离她远去了。

就像曾经在加国轰动一时的“留学生回国奔丧后遭遣返”、“男生因微信表情包遭遣返”等遣返案一样,小高的文章引发了华人读者的强烈同情。不少人认为,小高“打工”并未收取报酬,何况社交媒体上的寥寥数语不足以成为证据,边检仅凭此强行遣返小高,毁了一个留学生的梦想,令人愤怒。还有人认为,人高马大的边检警官对瘦弱的小高展示手铐、配枪的行为不妥。正是因为警察以武力恐吓小高,小高才会委曲求全,被迫认罪遭遣。

遣返经历存在漏洞 详解三大疑点

此次的事件中,主人公是个年纪尚轻的华人女孩,事件中警察亮枪、要求女孩脱衣检查,更凭借社交媒体上的只言片语将其遣返,令不少愤愤不平的网友将之上升至“排华”、“侵犯人权”高度给予抨击,并要求中国外交部门出面协助解决问题。但事发后不久,文章中的诸多疑点便引发了部分的舆论反弹。

综合网络言论,加西周末认为,此案的疑点主要体现为三个问题:“小高究竟有没有非法打工”、“小高所上的大学是正规大学还是签证挂靠学校”以及“小高如果问心无愧,为何没有请律师维权”。针对这些疑点,加西周末记者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调查。

疑点一:小高究竟有没有非法打工?

既然小高是因为非法打工的罪名而遭到遣返,那么她在使用学生签证期间,究竟是否在美国境内有过校外打工行为便成为了为此事件定性的焦点。当前,加拿大对留学生校外打工的限制相对宽泛。

持有有效学生签证并申请了社会保险号(Social Insurance Number,SIN)的学生,便可以在每周20小时(假期为40小时)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校外打工。但倘若有非法打工行为,一样难逃遣返命运。最近几年,加拿大边境管理局就曾数次组织“严打”活动,遣返多名在大温非法工作的留学生,其中不乏华人子弟身影。

而美国对于在校生校外工作的限制更为严格。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与劳工部的相关规定,持学生签证的外国人在美国上学期间,除非申请课程期间实习项目(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CPT)等合法工作许可,不然留学生在校外的一切工作行为都是违法的。

小高在社交媒体上疑似表示自己帮朋友公司工作的言论成为了边检警方用于指控她的证据。而据加西周末观察,在边检对她提出非法打工的质疑后,小高的回应是“工作了”、“只是帮朋友忙”,而“没有收任何钱”,并以没有报酬作为依据力争自己并没有非法工作的经历。这也成为了部分华人网友力挺她的理由。

在华人的普遍观念中,付出劳动后收取报酬,方为完整的“打工”行为。如果不收经济报酬,只是在朋友、甚至家人经营的企业帮工,都难以被称之为“打工”。然而,加西周末记者查阅了相关法规后发现,根据美国劳工部的规定,外国留学生在美读书期间只可以在校外合法从事无薪资的“志愿者”工作。

同时,劳工部对于“志愿者”却有着严格的定义,即:为慈善或人道主义组织自愿付出时间,且不收取任何形式的报酬。除志愿者之外的任何工作形式,即便不涉及薪酬和补贴,也会被视作“非志愿者”工作。

而小高朋友的公司是留学生中介,无论她究竟是否有过收受报酬的行为,从法律层面讲,她都有过从事“非志愿者”工作的行为。因此,从法理角度上讲,小高既然承认为留学中介“帮忙”了,便等于主动承认了非法打工的“罪行”。也就是说,小高承认了自己以与所用签证种类不匹的目的入境。而后,纵她再有千百种理由,也难逃被遣返的命运了。

疑点二:小高所上的是不是正规大学?

在小高的遭遇曝光后,网络还产生了另一种论调。一些网友指责小高所在的大学是一所以专门为国际生提供学生签证为盈利方式的“野鸡大学”,正是因为所在学校名声不佳,小高才不幸被边检部门“选中”单独审查。

赵镛基

小高在文章中透露的信息显示,她所就读的是位于加州安纳海姆市的毕士大基督教大学(Bethesda Christian University)。经加西周末调查,这所名称中带有明显教会风格的大学由一位名为赵镛基的韩国牧师于1976年建立的。

这位赵镛基校长大有来头。他曾在首尔建立汝矣岛纯福音教会,至今吸纳超过80万名信众,并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教会,而赵本人也成为该教会体系中明星式的领袖人物。2011年,赵镛基曾陷入丑闻,他被29名教会长老联名指控,称其盗用超过2000万美元的教会资金用于海外投资。后由媒体披露,这笔疑似的贪污款正是被赵镛基牧师用于开设毕士大基督教大学。

毕士大基督教大学的官方网页显示,该校目前提供语言班等入学前教育项目,此外还有四个本科教学项目、四个硕士教学项目和一个神学博士教学项目。当前,学校共有7名教员负责一线教学任务,其中三人有博士学位。2016年,该校注册学生人数为370人。客观地说,这是一座规模颇小、教学能力相对有限的学校。

不过,加西周末记者在中国教育部管理的教育涉外信息监管网上还是发现了这所大学的名字。这意味着,小高就读的这所大学是受到中国官方认可的、具有高等教育资质的学校。因此,虽然实力难以匹敌综合大学,建校背景亦有丑闻阴云笼罩,但仅凭此便批评这是一所“野鸡大学”,似乎有失公允。

为解答读者疑问,加西周末记者更同该校教务人员取得了直接联系。毕士大基督教大学国际学生负责人Monica Kim向加西周末记者表示,她听说了遣返事件,并透露该校学生当前有不少都因为此事而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担忧。Monica坦承,校方已经获知了近来社会各界对于他们办学资质的质疑,但她向记者表示,毕士大基督教大学是美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并有着严格的教学要求,成绩不达标或不能按时上课的学生将受到处罚。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国际学生负责人虽然大谈学校的严格教学制度,面对加西周末记者的提问时,却并不清楚是哪位学生遭遇了遣返。

言谈中,Monica还表示毕士大基督教大学和小高在遣返事件发生后均未和对方取得任何联系,更无法为小高提供任何援助。这一令人咋舌的事实或许暗示,毕士大基督教大学的人员构成与学生管理制度相对松散——如果一位学生毫无缘由地缺席课程,短时间内似乎并不能引起校方的特别关注。换言之,小高的母校虽非“野鸡大学”,但也并没能在此事件中为她提供坚强的支撑,向海关验证她的学生身份。

疑点三: 小高为何不联系律师求救?

目前在网络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小高的一面之词。在她的描述中,洛杉矶机场的边检人员拒绝了她使用电话联系律师的要求。但现场具体情况如何,只有两方当事人清楚。记者尝试就此事联系小高本人和洛杉矶边检部门,均未能获得正面回应。由此,加西周末采访了在洛杉矶有过丰富法律工作经验、现居美东的华裔法律学者Nathan Ma。

Nathan向加西周末首先强调,外国人在未入境美国之前(也就是小高当时在边检关口所面临的情况),并不受到美国宪法保护。他形象地比喻道,游客获得合法签证,只意味着拿到了前往一个国家的请柬,但最终开门与否的决定权,还掌握在边检手中。这个道理,放之四海皆准。他还称,边检官员的自主裁量权限很大,理论上甚至可以在不明确给出理由的情况下拒绝游客入境。

针对此事件,他表示,在边检处通常不能使用手机,但不意味着边检警官不会提供电话给游客联络相关亲友。如果游客有早已准备好的律师的联络方式,便可尝试要求边检提供电话进行沟通。Nathan称,此前也曾有过边检协助游客和其律师隔着关口解决法律问题的例子。但由于外国籍旅客在入境前不受美国宪法保护,因此当其涉身法律纠纷时,政府没有义务为其指派律师。在小高的案例中,由她提供的信息可看出,入境前她并未准备联络律师,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即便边检为其提供电话,她也无人可打,边检更无义务帮她寻找律师。

Nathan称,华人游客、甚至绿卡持有者通常法律意识较薄弱,许多人明知自己的身份入境有风险,也不提前与律师沟通,导致在入境时孤立无援,甚至容易落入“诱导式问题”的圈套。相比之下,许多来自中东、非洲等敏感区域的人士相对法律意识较强,在不确定自身状态与现行政策是否冲突的情况下提前知会律师前往机场,虽然律师不能进入边检处直接帮助当事人,但依然可以通过向边检施压、传话、监督等方式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一定程度法律援助。

他表示,在特朗普初发“禁穆令”期间,许多穆斯林国家的人士便是通过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在边检处保全了自身利益。而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在此前接受加西周末采访时则曾表示,中国公民在边检关口遇到困难时,有权利联系中国使领馆,而边检工作人员也有义务协助。

Nathan同时还就美国边检警察在此次事件中的作为发表了评论。小高的文章中提出边检警察有过展示手铐、配枪等行为。文章初发时,部分民众对这些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解和反感,认为这是警察对华人旅客的“恐吓”甚至“侮辱”。

但Nathan称,“摸枪”和“掏枪”、“展示手铐”和“使用手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仅仅警告当事人“我有手铐/枪支,我会在必要的使用它们”,则只是北美警方惯用的“展示权威”的执法方法。美国警方对于何时使用手铐、枪械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有着严格要求。与之相类似的,加拿大边检警方对警用装备使用也有明确规定。此外,边检警官亦有权要求旅客接受最高级别的安检。从小高的描述看,该事件中出现的警官虽态度强硬,但无论要求小高脱衣检查(委托女性警官执行)还是展示警用装备,都非明显逾矩行为。

身正不怕影子斜 华人过关真诚为先

仅凭现有的信息,或许依然难以做到全面还原这起留学生遣返案。但加西周末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主观故意与否,小高都疑似有在使用学生签证期间违法打工的行为,并对向她施以高压的边检警官供认了这一不当行为。有违法行为在先,又向当局主动承认罪行,小高遭到遣返可谓理所应当。而她的学校,虽非民众传说的“野鸡大学”,却也无疑没能给身处险境的小高提供支持。总而言之,小高的遭遇虽然令人遗憾,但难称冤枉。美国边检的做法并无过多可指摘之处,更与民间部分“排华”、“侵权”的指控扯不上关系。

北美华人社会对于此事的关注程度之高,在某种意义上还是证明,入境这件事对部分华人来说一直是一根“心头刺”。语言不通与文化差异带来的对边检的敬畏,让许多华人一经听闻有国人在边关遇挫的消息,便自觉联想出华人又“被针对了”的可怕画面,进而对边检产生更多的恐惧。而不负责任的新闻传播,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恐惧。

过去数月,加拿大华人社区广泛流传的“奔丧遣返案”、“表情包遣返案”等看似针对华人施以苛政的消息,却都最终被证实迎来剧情反转——阻碍华人通关的决定性因素都是违法、违规行为,而非“存表情包”、“奔丧”等看上去合乎情理的行为。当前,加拿大移民部、加拿大边境管理局等多方合作,汇总分享包括留学生旷课记录等在内多项国际人士信息,这意味着边检在审查国际旅客入关时,如果发现了与签证种类不匹的行为(如留学生学习成绩不达标等),自然会加深对该旅客的怀疑。

同时,随着社交媒体盛行,美、加边境都加强了对旅客社交媒体内容的核查工作。虽然对于边检是否有权检查旅客社交媒体尚存争议,但在美加两国已发生多起旅客因社交媒体不适当言论而遭到遣返或其他形式处罚的例子。小高遭到遣返的事件,也只是每天发生在美、加边境的因自身言行不当而被拒绝入境的案例当中的一个。

一道小小的关卡,在许多华人心中成为了阻断梦想道路的拦路虎。然而,中国俗语讲“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本身并无违法、违规之举,又何须对边检产生不必要的惶恐?也正因如此,一如此案中所体现的反转剧情一样,当读者看到诸如“华人边检惨遭遣返”等新闻时,也大可先放下心中对于“排华”、“辱权”的敏感,静候片刻,静观事实真相是否出现反转,以免被舆论蛊惑,徒增烦恼。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