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资本外逃猖獗 李克强震怒发声 /

北京观察:资本外逃猖獗 李克强震怒发声

“今日相逢俱老大,忧家忧国尽公卿。”3月21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的廉政会上怒批国资被侵吞、瓜分的趋势,“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不是任人宰割的‘唐僧肉’。”这并非李克强第一次对国有资产流失表示担忧。

早在2016年下半年,就有传闻称,李克强在2016年10月29日曾针对资金非正常外流专门召开国务院专门会议,当时他震怒于人为制造的资金外流漏洞、大洞、深洞,怒斥“有扮两面人,也有有恃无恐的,有的内鬼就在会议室内。”

资产外逃日趋严重

自从2016年开始,外汇贮备减少、资本外流严重的情况,让本已经走入增速下行通道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资本流出创下了7250亿美元的记录。而资本外流严重之时,也恰巧是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的火热之际。普华永道2017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金额大增246%,达到2210美元,超过前4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总和。

2017年3月21日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再一次提及国有资产监管问题(图源:中国政府网)

兼任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央行副行长长潘功胜,也在3月20日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时表示,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快速增长,同比上升40%。虽然潘功胜也表态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总体是一件好事”,但“也发现一些非理性和异常投资行为”,比如“国内的钢铁厂去海外买了饮食公司”、“在中国开餐馆的去海外收购了网游公司”,甚至有家中资企业去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

此前已经有数据称,2016年1月到9月中国大陆资金非正常流失高达21,400亿元人民币,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开发银行的不良资产上升至2.9%至3.8%,城镇地区登记失业率则为4.2%。三项统计中,除了城镇地区登记失业率尚属正常外,资金非正常流失情况,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和坏账率都刷新了记录。这不仅让中国央行为此频频出手,更是惊动了中国政府高层。

监管层频繁喊话

所以,不仅李克强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7月4日的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以及2016年11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多次提及要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尽在今年3月,中共监管层已经至少4次对外喊话,警告资本外逃行为。

先是2017年中共“两会”期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商务部部长钟山先后提出要对非理性对外投资进行监管。3月10日,周小川指出,对外投资热在企业家中形成一阵风,对外投资数字上可能增长得很快,但是里头有一部分是跟国家对外投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例如对体育、娱乐、俱乐部等领域的投资。3月11日,钟山对媒体称,不排除少量企业“走出去”存在盲目的、非理性的行为,对于此类投资是不鼓励的,而且还要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

3月20日,潘功胜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提及中资企业在海外的诸多非正常投资行为时,直接点出这种行为是“在世界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3月21日,李克强在怒批国有资产被侵吞后,进一步警告将健全境外国资经营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企业境外国有资产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

而恰恰在这几位监管高层先后喊话的同一期间,包括万达集团和中欧体育在内的海外体育和娱乐并购项目,都传出因收购资金无法按时到位等原因出现问题。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中共就加码资本管制,限制个人和企业资本汇出境内。2016年11月底,央行相继出台规定对六类海外投资严格限制,外企可汇出的资金上限也从5,000万美元大幅下调至500万美元。

而近半年来,中国一行三会(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及央行)在频繁的人事变动后,不仅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像约定好了一般前后发狠话要杜绝资本大鳄兴风作浪,保监会和央行更多连番出台政策加强资金监管。显然,包含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财团的资产出境行为,已经进入中共监管层联手围猎的范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