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井喷的马拉松 是甜品还是毒品 /

井喷的马拉松 是甜品还是毒品

两千五百余年前,当希腊雅典的跑步达人菲迪皮茨将战场上的捷报从马拉松传回雅典时,他肯定不会想到这项源于战争的军事体育运动会演绎为一股时尚风潮。阳春三月,春暖花开,马拉松等各类跑步赛事也在2017年迎来了首个高潮。在3月21日召开的2016中国马拉松年会上,诸多2016年的马拉松大数据首度公开,同时也公布了一些重磅内容。

而在马拉松年会前的3月19日,大陆跑者迎来了2017年的第一个“马拉松日”,这一天在无锡、成都、重庆、上海以及广东等地一共举行了十几场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赛事参与者跑经北京天安门前(图源:Reuters/VCG)

长跑风行恰如一面镜子,映照着经济发展的影像。中国的跑步比赛数量正在疯狂地增长,官方组织中国田径协会用数据证明了过去一年跑步赛事的火爆:2016年中国境内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328场(2015年134场),赛事总场次比2011年高出15倍,参赛总人次高达280万。

请注意,这300多场还仅是在中国田联注册的赛事,而实际上大陆2016年跑步赛事以及活动高达1,372场,这也意味着过去一年平均每个周末约有26场比赛举行。去年田联注册比赛举办次数最多的月份是10月份,多达58场。

而覆盖区域上,马拉松版图呈继续扩张态势,由过去的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拓展,赛事涵盖大陆30个省、区、市的133个城市,同比增加54个城市。《2016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参加路跑赛事的总人次再创新高,接近280万,比2015年增长了130万,比2011年高出7倍之多。其中,参加全程和半程马拉松项目的总人次超过120万,全程马拉松项目参赛总人次超过40万,而半程马拉松项目参赛总人次约80万。

跑步运动日益风靡(图源:Getty/VCG)

马拉松在中国已日益变成一项流行的活动,村上春树在书中曾写道:“在跑完全程时,能否感到自豪或类似自豪的东西,对长跑选手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 不少人跑步的初衷是基于强身健体之需,会否认自己对赢的欲望。但慢慢地跑者们发现自己每天跑的距离原来早已大大超越了强身健体所必需。虚荣心人皆有之,荣誉感、自我肯定、挑战、对极限的追求,都可划归为虚荣心,善待自己的虚荣心并不是件羞耻的事。

于是我们看到,那些对“强盛的自我”的存在感有迫切需要的人在路上越跑越远,“仿佛越令肉体精疲力竭,精神的振奋才越成为可能”,而社交软件上的相互观看、喝彩,赛事公司,地方政府,赞助商的疯狂投入更是将跑步这股浪潮助推到了极致。

从大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到,在去年近280万人次的跑步大军之中,能跑完42公里的全马跑者只有14.2万人,完赛人次为24.3万。即使是半程马拉松的完赛跑者也只有33.7万人,完赛人次45.4万。其中还不乏猝死、受伤等诸多报道。

跑步最基本的目的是健身,工作、生活的加速度,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运动来保证健康。人都有从众心理,跑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极易传染,聊事情、谈生意,由约饭转为约跑并不少见。跑步由一种运动方式转变成了一件耍酷的事情,成为了一种形而上的分类标签。或许真的没有哪种运动像跑步这样让人充满了言说的欲望:单调、重复、枯燥的步伐中,每个跑者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自己的哲学,并自信它可以指导接下来的人生。

江西马拉松国际长跑节开幕式(图源:VCG)

由中产阶级引领的长跑“苦修”风潮,跑者们与其说是为了减脂,不如说是厌恶自己可能的颓废。马拉松等跑步运动带来的愉悦感会让一些人焦虑、抑郁和烦恼得以释放,但对某些人可能也意味着折磨,超出身体极限。所以我们才会时不时在新闻中看到,发生在半程或全程马拉松赛事中的猝死事件。

这也为初跑者敲响了警钟,难道每个人都一定要成为疯狂的马拉松赛事追随者,才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完全不是!跑步让人上瘾,可也需量力而行,适度为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跑不了马拉松没什么好丢脸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