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陈毅探母”是假 教育虚无主义掀论战 /

“陈毅探母”是假 教育虚无主义掀论战

近期针对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很多人表示不满,称这些教育读本中存在许多史实谬误,还有一些或明显或隐晦的,在文化观、价值观宣导上的歪曲倾向。

日前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此回应,称一篇备受争议的课文已被移出教材,以后的新版教材不会再选用。

被移除的课文为《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文中描述七岁的爱迪生为了救患有阑尾炎的妈妈,找来几面镜子聚合油灯的光,从而使房间明亮,帮助医生成功实施手术。

这一文章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数年前,一些教师对其提出质疑,称没有任何一本爱迪生传记有相关内容,而且在爱迪生七岁的时候,医学史上还没有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

相关质疑在舆论场上迅速蔓延,很快成为现象级事件,身处风暴中心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及背后的官方出版社备受指责。批评者称教材中谬误频出,“假课文”“毒课文”横行,更有部分声音指教材修订系统存在故意扭曲价值观、文化观,以实现某种潜移默化效果的意图。

“陈毅探母”一文被指可能不实(图源:VCG)

而除上述爱迪生的故事外,还有一些课文也被指有明显错误。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描述,在1989年的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但事实上,1989年美国洛杉矶并没有发生地震。洛杉矶在1994年却曾有地震,但事发凌晨,学校内也不会有学生。

再如著名的《华盛顿与樱桃树》中,幼年华盛顿砍倒家中的樱桃树,向其父亲承认错误后得到原谅。不过据考古发现,华盛顿同年住所位于一处河边的陡壁上,没有证据显示曾种植过樱桃树。

批评者斥责称,一篇旨在弘扬诚实精神的文章,本身竟然是假的。

另如《陈毅探母》一文,描述陈毅回乡探望母亲,亲手为生病的母亲洗衣服的故事。不过有专家称,在陈毅的相关传记和生平年表中,都没有类似记载。而在中国传统故事《二十四孝》中有情节相似的《涤亲溺器》,可以推断应是课文修订人员“移花接木”。

此外还有《西门豹》《田忌赛马》《盘古开天地》等课文,均被指在行文或插图上存在问题。

有评论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教育虚无主义,类似于中共痛批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小学教材中屡有出现的张冠李戴、史实错误等,实际上也极易对尚处于观念塑造期的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该评论者指,实际上不光是语文教材,其他如英语教材也存在问题。如已饱受争议的,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品德良善的角色多为西方小孩,而中国的孩子则多充当“反面角色”,形成鲜明衬托。这甚至可以看做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刻意型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