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走向穷兵黩武? 中国海军造舰惹争议 /

走向穷兵黩武? 中国海军造舰惹争议

在中国两会召开之前,曾有不少民族主义倾向较重的媒体呼吁,中国应上调军费涨幅,至少应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而后中国人大发言人傅莹透露,2017年中国军费增长幅度为7%左右,不过因总体经济体量原因,虽增速较低,但总额却首次突破万亿人民币。

这一话题在两会前后获得关注,而后延烧至今,并由军费涨幅适当与否延伸至中国海军的造舰潮有无必要,是否已走向穷兵黩武?

关于军费涨幅,目前较为普遍的共识是,这样的军费规模可以满足中国军队的发展需求,因此增幅较低可以接受。

有分析人士称,大量裁军使得军费使用更趋经济化,可以腾出更多的钱用于装备建造和更新。在度过巨额的裁军安置费用消耗期后,人员精简带来的正面效果会很快显现。

辽宁舰是中国的首艘航母(图源:VCG)

用粗略的量化标准观察,裁军30万后,剩下的一应费用,足以满足某一军兵种某型武器系统的大规模制造列装。

而在海军造舰潮方面则争议较大,一些评论者指出这样的建造速度的可持续性和合理性值得怀疑。

此前英国的《简氏防务》报道,中国001A型航母大部分结构工作已经完成,船坞内建造工作也已进入尾声,2017年内即可下水。而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二艘航母也在建造过程中,亦达到相当进度。

据统计,目前至少有九艘052D型驱逐舰在建,推测可能达到万吨级别的055型驱逐舰也在建造中。而如056型护卫舰,更是在几年时间下水了几十艘。此外海军的其他作战舰艇也在大量建造。

中国国内媒体将海军造舰潮喻为“下饺子”,意在数量多而分量足。

公开资料显示,052D驱逐舰的单价为40亿元人民币左右,排水量较小的056护卫舰则在2亿人民币左右。

055驱逐舰想象图(图源:微博@西葛西造舰军事CG)

上述评论者质疑称,中国的经济承受能力已不再是海军发展的主要限制,现在更应该考虑需要,进而决定海军规模。评论者表示,中国崛起不排斥军事崛起,但更重要的应是经济政治文化崛起。

该评论者还指,中美直接爆发战争的门槛越来越高。但中国要是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为地区霸凌,中美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大为上升。从长期来说,军队建设应为其他领域发展让路,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可能陷入“造得起养不起”的窘境。未来中国海军造舰应以需求为度,不单以承受能力为度;应以质量为追求,不单以数量为追求。

不过反对者针锋相对称,从2001年到2015年,就资金投入而言从未出现海啸式的造舰高潮,一直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向匹配。所谓造舰潮对国家财政造成的压力,实际上并不存在。

反对者指,如果中国海军以平均每年1/3艘航母,1/3艘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1艘大型两栖舰,1艘综合补给舰,1艘攻击型核潜艇,2艘导弹驱逐舰,2艘导弹护卫舰,2艘轻型护卫舰的节奏进行装备更新,则仍不会触及承受天花板,属于合理水平,即造得起也养得起。

此外海军还是能够提供大量公共服务的军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外交价值,维持海军造舰仍十分必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