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挤楼市泡沫底牌曝光? /

中国挤楼市泡沫底牌曝光?

近期,中国楼市调控又出现一波高峰。据报道,北京市出台新一轮楼市调控新政,大幅提高首付比例,同时“认房又认贷”,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但这轮调控的力度究竟有多大?有分析认为,中国挤楼市泡沫底牌其实已经曝光。

综合媒体报道,3月21日,广东东莞市、河北廊坊市、江苏句容市也出台或升级限购政策。随后石家庄、郑州、广州等城市也陆续出台楼市新政。

这些消息的出现都表明中国楼市调控加码。

而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发文表示,中国挤楼市泡沫底牌已经曝光。

据商业见地网引用李迅雷的文章报道,年中国的底牌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底牌是先于博弈对手方亮出的:一个是稳增长,另一个是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方式就是稳中求进。这些底牌决定了今年政策调整的力度不会太大。

文章称,今年中国经济面对的主要形势是外部变量伴随经济运行长期因素的变化,引发内部变量的调整,进而演化出一些新的局面。可以从六个维度对这一过程进行观察。

外部变量:特朗普新政力度有限

先看第一个维度,外部变量也就是特朗普的新政。一个基本判断是,美国的经济还是会处于弱复苏中,特朗普的政策力度不及原有预期,因毕竟美国经济运行中政府的话语权相对较弱。

对中国来讲,今年外部环境还是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出口不力。一方面,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很大,50%的贸易逆差来源于中国的出口,美国还会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因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中国出口的竞争力也在下降。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四小龙和东南亚经济体的崛起和衰落过程都说明,全球出口贸易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要“共赢”是不易的。

人口老龄化叠加流动性减弱

接下来看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长期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口的老龄化和流动性的减弱,可能使得中国经济继续面临下行的态势。

人口老龄化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日本经济为何停滞,这是因为日本人口的平均年龄高达47岁;相比之下,美国是36岁,中国是37岁,欧盟是43岁——人口平均年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增速。

投资拉动模式仍在持续

最近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以用延续多年的基建投资拉动来解释。一方面,钢铁、水泥行业的投资负增长从2012年就开始了,供给在减少;另一方面,在产能过剩的局面下,为了拉动增长,地方政府不得不加大投资,基建投资需求在增加,两相叠加,就导致了最近钢铁、水泥的上涨。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2016年,制造业投资一直在回落,原来有13%的增速,之后回落到8%,现在则只有4%。这是因为制造业投资背后是民间资本,产能过剩导致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不高。

货币超发加剧脱虚向实难度

用大量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结果必然是大量的货币超发。我估算,货币量短期还是很难下去。

目前居民存款有60万亿,是30年前的200倍,而同期GDP增长只有90倍左右。因此,如此巨量的货币投放,管不好肯定是要出问题。

同时,人民币贬值压力是持续存在的,而且可能持续加大,这是一个长期因素。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货币超发当然容易造成货币贬值的结果。

贫富不均影响消费投资

作者表示,对中国房地产业、金融业的过度膨胀存在很大担忧,一方面房价收入比很高,另一方面总体的居民房贷比例并不高,说明还是贫富不均。理财市场中,2015年,全国家庭可投资资产在600万以上的居民户数是20万户,仅占全国居民家庭的0.5%,也就是0.5%的家庭拥有40%以上的社会财富,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长时间以来没有征收资本利得税和房产税。

内部变量:先稳住,再改革

最后归结到内部变量,也就是第六个观察维度。今年我们的底牌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底牌是先于博弈对手方亮出的:一个是稳增长,另一个是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方式就是稳中求进。

这些底牌决定了今年政策调整的力度不会太大。从博弈的角度来说,既然这些底牌被投资人发现了,那么投资人就可能加注,所以今年房地产还是一副疯狂的局面。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太疯狂的话,政策制定者也难以接受——目标是去杠杆、去库存,如果杠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政策面就会反击——所以如果今年房价表现太离谱的话,还是会有措施出来。

当然,方方面面都是泡沫,方方面面都要管住,这决定了管制要加强的逻辑,恐怕也是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基调。未来,我们仍要积极期待改革力度的加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