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警告声犹在 舆论劲爆陕西政商勾结 /

中南海警告声犹在 舆论劲爆陕西政商勾结

如果不是一封公开在互联网上举报信,中国有极大的可能再出现类似“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轨道交通事故——一家名为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因为生产“问题电缆”而浮出水面,舆论一片哗然。

从北京时间3月16日,西安当地政府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账号回应舆情开始,“奥凯电缆门”持续在中国大陆舆论场内发酵,而真相也被陆媒一步步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这家投产才两月就成地铁供应商的“传奇故事”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严厉打击的目标。

分析人士称,“奥凯电缆门”的戏码并不复杂,当媒体披露出官商勾结的真相后,剩下的就是政府对相关涉案人员的制裁了。此事的发生,正值中共最高领导人告诫各级官员“切勿被利益集团围猎”的特殊时期,因此,“奥凯电缆门”由坏事变好事的可能性极大。

使用了问题电缆的西安地铁三号线于2016年11月开始运行(图源:VCG)

并不复杂的奥凯

和近年被陆媒挖出“政商勾结”案例基本一样,奥凯公司及其法人代表王志伟被逐渐剥去“神秘的外衣”,王志伟充满表演性质的“向西安全市人民跪地道歉”也未能阻止媒体用证据证明王志伟的身份不过是前台的“白手套”。

据陕西当地报纸《华商报》报道,2016年奥凯公司和56家公司有业务往来,大量“中字头”企业购买了奥凯电缆用于其各自项目上,大部分为“中铁系”。

官媒新华社22日首先连发四问质疑奥凯电缆以及相关方:一问涉事企业如何进入西安地铁项目;二是多次现质量问题,为何未中止供货;三是涉事企业注册才满一年如何获评著名商标;四是还有那些城市项目使用问题电缆。有着中国“国社”之称的新华社如此“咄咄逼人”的质问并不多见。

而在中国最早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世相”专栏的一篇文章中,作者非常隐晦地指出,河南人王志伟应该为“白手套”,奥凯的两个股东分别为户籍在河北的一对母女,女儿为90后,或许就是陕西奥凯的实际控制人。

而在奥凯产品能够顺利通过质检、工商等政府的管理监控环节,并通过招投标方式进入到中国各地轨道交通的工地现场,奥凯的“神秘”也不过是有官员在打通环节,情况也并不复杂到哪里去。

观察人士指,在前中共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2011年落马后,中共对中铁系的清洗并未完成,此次“奥凯电缆门”不仅会引发西安本地的人事变局,还因为牵扯的地域范围太大,将会进一步影响中国轨道交通领域的一次人事大清洗。

西安地铁问题电缆公司负责人跪地道歉(图源:西安电视台截图)

信息开放的进步

即便是在当下,仍然有人对“2011年温州动车事件”耿耿于怀——中共在处理该事件时,太多信息没有及时披露而备受舆论指摘。

而此次“奥凯电缆门”事件发生后,从西安本地政府的态度到涉案的各地工地的反应,中国社会已经看到了信息透明带来的好处——面对公众质疑的,最好的回应就是透明而坦诚,加之及时地回应。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称,温州动车事故后,外界一直对中国铁路的安全性存有担忧,如今问题电缆的曝光,必将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又一打击。

并指,“电缆门”之所以在中国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则是因为它已不只是简单的安全问题,其背后还可能牵扯出更深层的政商勾结等腐败问题。

“奥凯电缆门”出现后,当局承诺彻查与奥凯有牵连的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和公职人员,“有无合谋参与、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违规问题”。媒体所指的涉案各地轨道施工方纷纷通过媒体做出回应,各地官员急于撇清和奥凯的关系,以自证清白。

政治观察人士分析,中国国内政治气氛凝结在“政商关系”的重新定义和厘清方面,中南海对官员们提出“防止被利益集团‘围猎’”的警告,其背后是要求官员效忠组织和国家,而非商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在处理、解决“奥凯电缆门”事件的过程一旦确立下来“固化”为有效范式,无疑将是中国社会信息开放的一次进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