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民意脱离现实后的信任问题 /

民意脱离现实后的信任问题

已故的捷克人权总统哈维尔在《无权力者的权力》一书中说过一则著名故事,某个市场的菜贩在店铺里打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标语。但这句话到底和他生意有何关系呢?是他个人理想吗?还是他不相信这番话?答案无人知晓,但他依然可有可无地挂上这句标语。同样,如果每个人都以故事中菜贩的态度对待语言与事实的隔离,那么咱们必定不会轻信任何言词背后所表达的美好价值。

香港第五届特首选举尘埃落定,盛传获北京支持的前政务司长林郑月娥毫无悬念地以777票当选,不但远超其主要对手前财政司长曾俊华取得的365票,也较上届特首梁振英689票为高。对于在坊间民调结果一直落后的林郑在小圈子选举中以“高票”当选,陆港两地亲中媒体都表示反映出“民意”的大多数,所以才能“高票”当选。

然而了解香港多一层的人都知道,由于目前特首选举制度设计的人为扭曲,回归后在历届大型地方直选稳占半数的泛民,顶多只占选委会的三分一,其余公认为建制人士。在这情况下,若说小圈子选举是反映出“民意”的话未免难以叫人信服。

林郑月娥(左二)与香港真实民意恐有脱节(图源:Reuters/VCG)

近年来,陆港两地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便是亲政府的媒体和组织都刻意讲求“民意”,以此来回应两地社会的反对声音。本来讲“民意”是件好事,但他们的基本操作是以支持政府“民意”来代替社会的异见,抑或要求反对人士尊重支持政府的“民意”。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把“民意”搞混,变成“上意”和“不讲民意”的同义词,而且还会很容易造成社会两极分化,令反对的意见走向极端和偏锋。

除亲中媒体和团体外,公认低民望的林郑在上台后,能否弥补香港社会撕裂,便要看她在未来5年可否团结特区社会。但在今次特首选举,以及这些年来的政治环境的发展,更令笔者关注的是,这些亲政府的媒体和组织,讲“民意”的时候,是否表示他们真的很相信和尊重社会上其他异见?还是他们根本也不相信所谓“民意”,所以要以他们口中的“民意”说的算?如果这样操作下去,社会不止变成缺乏信任,而且势必会衍生出一种犬儒的冷漠。

因为对于这种明显背离现实的描述,市民很容易会说:“反正事情都是他们说的算,做人民的唯有默默地承受”,以委屈自己去接受世事之无奈,对似是而非的东西都以一种看透世事的心态默许、忍受。这样不啻不利于公民社会的发展,而且每个人都只能在谎言中生活。当“民意”已不能代表“民意”、“民主”已不能代表“民主”的时候,而连咱们也不努力去改变,试图令自己活在真实中。那么迟早有一天,“公民”和“人”的意思也会“富有特色”地被扭曲、沦陷甚至虚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