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叙利亚毒气危机疑云 谁在刺激美国? /

叙利亚毒气危机疑云 谁在刺激美国?

当地时间4月4日,叙利亚西北伊德利卜(Idlib)省战区小城汉谢洪(Khan Sheikhun)突然发生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据传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凶手是谁,成为这个恐怖袭击案最关键的疑点。而在得到当地所谓“人权组织”的消息后,欧美媒体随即在第一时间内直接把叙利亚政府军及俄军视为潜在“凶手”,并大肆渲染这一风波。

在特朗普不再支持叙利亚反政府势力时,一场毒气事件就突然发生了(图源:AFP/VCG)

叙利亚的这场毒气事件发生的时间颇为蹊跷,它发生在美国政府决定“不寻求推翻大马士革”,不再把打倒叙利亚巴沙尔(Bashir Al-Assad)当局为目标之后。尽管就叙利亚战区前线的混乱局面来说,这一事件可能纯系偶然。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已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就“反恐”表示一致立场,并可能从英法及海湾国家干预叙利亚的阵营中撤离之际,似乎有人在渲染这场恐怖危机可能由叙利亚政府策划,以此刺激美国。

重围之下 毒气突然弥漫

从2011年绵延至今的叙利亚内战正在进入收尾阶段。美、俄也逐渐就叙利亚、伊拉克相关反恐战事达成共识。加之美国政要还先后在4月2日和4日两次强调不再寻求推翻俄罗斯支持下的巴沙尔政府,外界可以发现一种大国干预下的中东和平正在逐渐形成。可当美俄首脑在4月3日再一次借圣彼得堡的恐怖袭击事件,再一次强调双方在中东反恐上的合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就扰乱了这种平和的气氛。

就在当地时间4月4日,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叙利亚亲反对派组织突然爆料,称被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支持阵线”(Al-Nusra Front,即“努斯拉阵线”)占据的城镇汉谢洪忽遭“叙利亚政府军”或“俄罗斯战机”的疑似“毒气弹”袭击,恐有包括11名儿童在内的约100人死亡,400人受伤。这一消息很快就被BBC、法新社、美国福克斯新闻等媒体不加确认直接转载。以至于此案的实施者很快就成了“叙利亚政府军”或“俄罗斯”。

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准备在4月5日召开会议商讨此事,听取关于在叙利亚怀疑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也称“正在收集并分析袭击的相关情报”。这对于自2013年后就按该组织协议,在大国监督下销毁全部化学武器的叙利亚当局来说,无疑是一件颇为惊异的事件。

事实上,此案已经是一周以来叙利亚政府军第三次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前两起据称发生在政府军占据上风的哈马省。有分析指出,外界能就此展开“停火”等干预行动,那么这对于战场上处于劣势的诸反对派武装将不啻为一大转机。对于在伊德利卜省陷入重围且内斗加剧的反政府武装更是如此。 蹊跷的恐袭时间

环顾此案发生后的舆论环境,欧美媒体在缺少第三方证据的前提下,不加证实直接采用反政府武装或亲反政府势力的行为是不严谨的。不过这并不意外,因为对欧美媒体来说,声援叙利亚任何反政府势力,同时谴责任何叙利亚政府行为已经成为2011年后的一种惯例。

面对叙利亚问题,西方世界已经有了固定套路(图源:Reuters/VCG)

长期以来,美国协同英、法及海湾国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以“受害者”身份出面指责叙利亚,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则强调自己的无辜。这本来是一种常态。但伴随着美国政府更替,特朗普政府寻求在中东反恐领域与俄罗斯展开进一步合作,进而抛弃奥巴马时期与英法推翻叙利亚政府的理念,这就让中东各阵营之间即将呈现变数。

原先以美国为中心的反巴沙尔政权的同盟有可能随之瓦解,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主要工作将再次转回到英、法乃至海湾国家上。这对于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并没有取得相应政治、军事影响力的相关各利益集团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特朗普和普京有望重新瓜分中东之际,美国的政策转移对英法各方就成了一种“背叛”。

中东的各利益集团自然不能坐视特朗普在叙利亚政策的转变:他们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把美国重新绑架回自身的阵营。一场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的发生无疑帮了他们大忙,因为这触动了奥巴马时期定下的军事干预叙利亚的“红线”。在西方世界无人为叙利亚政府发声之际,反政府武装方面未经证实的消息足以达成这一目标。

很快,随着白宫在4日表示“美国已经不再审议推翻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方案”,进而又在5日称毒气事件与巴沙尔政府存在直接联系,这就显示出特朗普政权似乎也因此呈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对涉及此案的利益集团来说,尽管特朗普可能不会被马上带回到到自己的阵营,可他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