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党魁大战在华人圈炸了锅 到底谁在误导 /

党魁大战在加拿大华人圈炸了锅 到底谁在误导

【编者按】本网昨日刊登读者来稿《党魁大战、火线入党和情妇政治学》,文章观点鲜明,引发网友热议。今日收到网友追评,表达不同观点和批驳,现将全文刊登如下。51网作为加拿大华人的资讯平台,秉持提供快捷全面和全方位的新闻资讯,欢迎广大读者参与时政评论,网友来稿均有署名,不代表本网观点。

加拿大联邦保守党党领竞选在即,此次选举广受国民关注,因为本届自由党政府肆意妄为让国民愤怒,大家希望选出务实稳重、励精图治的保守党领袖,进而角逐中期联邦政府大选,拨乱反正,将加拿大带回正轨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在所有正向努力中,当然也有逆潮流而动的“弄潮儿”,或许唯利所动,或许忠实于理念,动机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弄潮儿们采用的文宣心理技巧十分误导人。加拿大汇聚中港台新日韩各地精英,大家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当然大家也深谙各式宫心计,既然大家都是行家里手,让我们且将最近特别火爆的文章《党魁大战、火线入党和情妇政治学》做一逻辑谬误分析。

所有分析都用数字标出,列于原文下方。

Disclaimer: This blog entry is meant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logic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political science,decision making and the like. It does NOT serve to endorse any politician, political party and/or ideology. Freedom of Speech is a Constitutional right that every Canadian is guaranteed to by the 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 Should you use this blog entry to further, advance or promote your political interest, the risks, responsibilities and accountabilities will entirely be yours.

原文链接:《党魁大战》http://www.chinesecanadianvoice.ca/93648/?from=singlemessage

党魁大战、火线入党和情妇政治学

作为一个中文媒体的新闻记者,在此之前我连Brad Trost的名字听都没有听过①。于是乎,我自己做了一些功课,试图了解一下,这位在近一个月,突然在大陆背景华人社区名声大噪的Brad Trost到底为何方神圣②。

①操纵技巧:这里利用了心理学人类认知误区范畴里的“Mere Association Bias”(简单联系倾向)。给Trost标上“没有听过”的标签,直接在读者脑海里建立简单联系“Brad Trost不知名、不重要、是小人物,所以可能也不重要”。操纵心理时,这种技巧经常被用到。逻辑谬误:你没听过,能证明TROST不是合格候选人吗?证明人选是否合格,要看他的政绩、纲领、价值观、人格等因素。

②操纵技巧:用“何方神圣”四个接近贬义的词来形容TROST,其实这也是在建立“简单联系”,把TROST放在贬义的镁光灯下,达到了“角色好坏”设定的目标。逻辑谬误:这里有一个隐藏结论,“……突然……名声大噪……何方神圣”,隐藏结论:其实TROST名过其实。声名鹊起,通常伴有两个情况:人靠谱、人不靠谱。在没有分析TROST能力、政绩、纲领、价值观、人格等方面实际优劣的情况下,用隐藏结论来暗示读者,这种心理操纵技巧十分误导人。

这一Google他,还真的不得了,没想到,最后竟然还蹦出一位我们的社区名人“被同居”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待我向您娓娓道来③。

③ 操纵技巧:这里仍然用的是简单联系倾向,用“被同居”这三个字,描绘出背德的画面,把TROST嵌入这个画面感,顿时能在读者心里建立负面条件反射。人类是条件放射动物,只要把某一形象跟某种情绪、图像联系在一起,该形象在人脑里就会定格。这完全是一种宣传技巧。逻辑谬误:把两件彼此无关联性的命题联系在一起,试图得出隐藏结论——TROST不靠谱。性丑闻能证明候选人无治国能力么?更何况这事件被有效证据证明了吗?前提无效,论证无效,因此结论无效。

我了解到,这位Brad Trost是联邦保守党内的一位后座议员,来自草原萨省(Saskatchewan)。在目前参加保守党党魁选举的14位候选人中,他的党内民调支持度基本是垫底的④。可是为什么一个民调如此低的候选人,在我们华人社区却突然莫名被炒红了?这就让我更加困惑了。百闻不如一见,我上了YouTube,看了Brad Trost一段辩论视屏。尽管他的很多价值观和大部分加拿大人大相庭径⑤,他的许多政策也和同党的一些候选人相差甚远⑥。我必须承认,他的谈吐中有政客少有的干脆,这让我对他倒有了几分欣赏。然而这种欣赏在24小时后,被他所谓的”华人竞选团队”弄的荡然无存了。

④ 党内民调涉及人数规模多大?何时的数据?静态数据还是动态数据?数据是多少?这里什么数据都没有,关于数据的采集、分析也都没有。这是无效论据。另外,即便民调支持率低,能证明候选人无治国能力吗?特朗普竞选时,民调支持率也不高,最后气势如虹胜出,当选总统。候选人能否当选,主要看他的政纲是否能解决国民燃眉之急、以及真正诉求,中文成语叫“众望所归”,众望所归就是因为TA能满足人民的诉求,不论古代还是民主社会,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是人类共同诉求。民调数据可以被操纵,通过操控人群民族属性、规模、价值观……如同2016美国总统竞选那样数据作假,数据脱离民情就是一堆无效符号。

⑤何谓“大部分加拿大人”?数据呢?大部分加拿大人,到底多少人?加拿大是个复杂的社会,各个小城市、各个省的价值观都不同。另外,作者是否采访过大温哥华地区、阿尔伯塔省、安大略省的主要人口——华人、日韩人、印巴人以及白人中产阶层?这些人群的价值观与保守党及TROST价值观相似:重家庭、勤恳努力、追求自由、坚守法制与正义。“与大部分加拿大人价值观大相径庭”,此结论从何而来?没有论据,没有论证而得出的结论是无效结论。

⑥ 这里的逻辑谬误:设定错误对标。保守党里很多候选人实际上是左派,他们在同性恋家庭对社会结构的瓦解作用、毒品合法化、伊斯兰教义能否凌驾于人权和加拿大宪法……等议题上要么走极端、要么闭口不言。选择这样的对标来对比,毫无意义,这好比用虎和羊比,把他们当成同类。

上周二, 3月28日,听说是入保守党最后一天。早上我一睁开眼睛,登录微信教育群(因为儿子的原因,我也入了几个教育群),就看到“华人助选团”们在发有关这位草原后座议员的帖子。(我全部都做了截屏)。我看到了一些让我非常不舒服的字眼⑦“加拿大就要亡国了”、“新老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和“火线入党”。

⑦逻辑谬误:这里设立了一个标杆,即“我”,还有一个隐藏前提,隐藏前提是“我代表正确标准”。让你不舒服的,可能很多人觉得舒服,你只是一个个体,你是“分举”(个体),如何能代表“合举”(整体)?“我”是对的?“我”是否对,这是大问题!

更有甚者,在各大微信群转发消息称,只要入党,就可以在某车行换机油、花店领取鲜花、旅游公司免费签证。上述已经构成贿选行为,据说草原议员本人目前也正在被党内调查⑧。接着就看到各大群里两派人马开始互怼了。当几位资深老保守党党员,质疑为何草原议员的华人竞选团队,要把保守党从一个明明是中间偏右的政党,塑造成一个极端右翼,反穆斯林,反同性恋的政党时,遭到了这些自称是“100%基督徒的华人助选团”的恶意诽谤。更有甚者,一位资深保守党的老党员被其中一位“助选神攻手”造谣成和政界,媒体界的知名人士Karen Lin同居,真是叫人一头雾水。

⑧操纵技巧:陈述信息时有选择性,说一半,另一半不说。上述“入党促销”行为确实不妥,商家采取此行为的原因是看到许多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出于急切的救亡图存心理,才出此下策,被人用作把柄。入党促销,的确不妥当,不合理,但不能断章取义用来在读者脑袋里设立简单联系——入党促销不对,因此TROST不能被信任/不靠谱/不是合适的候选人…… 逻辑谬误:前提无效,因此结论无效。一小部分选民的做法,无法代表绝大多数选民,更无法证明TROST不合格,前提(入党促销)和结论“无相关性”,是两个独立命题。下两段同理:前提(入党促销)和隐藏结论(TROST不靠谱)没有任何相关性,逻辑要义的基础。

为什么这些“华人助选团的”人会如此的疯狂,而Karen Lin本人怎么莫名其妙的被卷入这场风波呢?这还要追溯到3月28日,这位老保守党员和其他几位保守党党部的华人理事,目睹这些“华人助选团队”在各大群“贿选”、“买票”,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们站出来,说了几句,希望“华人助选团”别把贿选文化带入保守党。而他因为常常分享,点赞Karen Lin的中英文专栏文章, 所以他们一并被列入了攻击对象。

就在几个星期前,这位“助选神攻手”污蔑这位老保守党员为同性恋,污蔑他儿子是同性恋者。引用这位老保守党的话,他已经在造谣者的口中“从一名老年同性恋快速转型成结束Florida的退休生活,横跨北美大陆,来到多伦多和素未平生的妙龄女子同居的人物形象。”如此穿越法,简直可以和抗日神剧有的一拼了!!目前这个恶性造谣事件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因为涉及司法,我不想过多谈及。但是我认为“草原议员蹿红大陆社区”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讨论和深思。

操纵技巧:这两段内容的心理操纵技巧与上几个段落相同,这些事与TROST是否靠谱无相关性。这些事被列出,只是在混淆命题、转换概念、建立简单联系,利用MereAssociation Bias心理陷阱做文宣攻势。

1)为什么这些“华人基督助选团”举手投足间,总透露着文革红卫兵的架势呢?

草原议员的华人基督助选团队号称自己是100%的基督徒。可是这些华人助选团队似乎完全继承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文化,以至于如今保守党正在被逐渐中国化⑨,不过这没准儿是保守党的“千年大计”也说不定,毕竟现在保守党内似乎还并没有任何人对这种变化提出质疑。看着他们耸人听闻的中文竞选文宣,听着他们响亮的“火线入党”口号,我真的觉得回到了文革⑩。他们不仅要求新老保守党员出席参加所谓的“组织生活”,更有甚者,在Montreal一位“基督助选员”在微信群里威胁一位异议者,声称,如果见到他,就要打死他(我收到这位先生的截屏举报) ⑪。造谣诽谤一位指责他们偏激,贿选的老党员和陌生人同居,这分明是共产党用私生活把一个人弄臭的手笔啊。煽动仇恨,造谣惑众,这是哪门子的基督信徒?!这分明是中国文革时期穿越来当今北美社会的”基督“红卫兵”。

⑨逻辑谬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文化,以至于如今保守党正在被逐渐中国化”此结论的论据、论证过程在何处?“保守党被中国化”,这是盘查了保守党全部议员、成员之后的结论还是个人臆想?论据的数据Sample规模有多大?Sample规模大小能否推论出一个规律“保守党正在被逐渐中国化”?上述“保守党被中国化”的结论可以看出是个人臆想论断,不是合理有效的分析。

⑩操纵技巧“:“LABEL” 挂标签、盖大帽、上纲上线。

⑪操纵技巧:关于此事件,有几个疑问——此人是谁?有否证据?即便有证据证明此事存在,那也只是个例,逻辑上称为“分举”(个体),个体能代表一个整体的行为和规律吗?这个逻辑谬误太明显,以个体属性定义一群人的属性。这是非常基础的逻辑谬误。

我想也许是“基督红卫兵们”入戏过度,以至于常常忘记了加拿大是一个法制社会。华人参政是正面的,积极的。我们应该提倡。但是,我想让读者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我们大陆移民(不光是基督红卫兵们)一旦参与了西方政党竞选活动时,(无论是自由党、保守党,等等)我们就会毫不受控的把自己身上的文革基因发挥的淋漓精致呢?

操纵技巧:以上两段皆为借题发挥,盖大帽子,引导舆论。

2)为什么我们华人的认知和主流社会相差甚远(a)?这到底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b),还是因为我们获取咨询的渠道过于单一呢(c)?当我研究这位草原议员的竞选纲领时,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议员本人在主流社区里的英文纲领和在我们华人社区的中文竞选文宣,文风是很不一样的。

(a)几个疑问:此结论——华人的认知和主流社会相差甚远——论据在哪?论据的数据SAMPLE规模多大?因此该结论无效!

(b)(c)这2个问题实为个人臆想论断。论证的前提、论据在哪?无论据,无论证,结论无效!用第二个问题来解释第一个问题,进入循环互证模式,这是操纵读者心理的技巧。

他的英文纲领里对同性恋、穆斯林的问题只是2、3句话淡淡带过。但是3月28日当天,在各大微信群中,他的“华人助选团”更是大肆宣扬“加拿大就要沦陷,因为同性恋已经兵临城下。

逻辑谬误:作者完全忽略TROST 在M103(禁止非议伊斯兰)动议、伊斯兰教义凌驾于人权和加拿大价值观、同性恋婚姻伤害社会稳定等议题上的媒介采访、发言,逻辑上这属于论据选择性偏见,作者自己也陷入一个心理认知误区——Self-serving Bias——只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论据,信息。

加拿大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前提),真的会在一夜之间沦陷吗(结论)?

逻辑谬误:前提≠(无法推导出)结论,结论无效。加拿大是一个民主国家,但民主国家沦陷的例子太多了,古代有罗马、现代有瑞典——瑞典已经成为难民强奸、轮奸之都,警察、政府、法官都选择政治正确而不敢惩治犯罪的难民,这种例子太多,打开新闻,每天都是欧洲各个民主国家被恐怖袭击、女性被强奸的旧闻、新闻。

Meet European dissidents fighting back against radical Isla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hx5DMX2ew

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真的会因为我们不选一个从草原来的无名后座议员而沦陷吗?

逻辑谬误:一个民主国家,沦陷很容易,打开Google搜索“欧洲难民”、“法国难民”等关键词,民主国家沦陷的例子太多。这一段话——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真的会因为我们不选一个从草原来的无名后座议员而沦陷吗——犯了罔观现实的错误,现实中,肆意妄为、罔顾民意的自由党控制了议会,不断强行推出全民反对的各种激进政策:大量引进无法核实背景的难民(BC省Langley地区许多难民孩子入学时全都是1月4日生日,连生日都无数据库能核实)、把几亿元、几亿元的纳税人的钱用在难民身上…… 同时,保守党其候选人中有不少人暧昧左倾,这些都是现实,而此文罔顾现实。不选出捍卫加拿大国民权益的领袖,加拿大肯定完蛋!

更有甚者,在公众号上把这位目前只有3%党内民调支持者吹捧包装成遥遥领先,最有希望的胜出者。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华人社区的资讯、翻译和事实相差甚远。这到底是源于语言障碍还是有人在背后蓄意而为之的误导?

操纵技巧:此段心理操纵技巧与三面几段一样。我都懒得再分析了。

而当我们华人社区获取咨询渠道过于单一的时候(例如,只是从公众号、中文媒体网站),我们会不会被每个政党玩弄于股掌之间?例如,这个草原议员的太太明明是蒙古人,而不是华人,为什么被“华人助选团们”忽悠成华裔呢?想靠这个来骗票吗?⑫

⑫逻辑谬误:此太太的确是蒙古人,说她是华人或许以讹传讹了,但不能证实TROST不靠谱、多数选民不靠谱,二者是两个独立命题,无相关性。另外,这还是以点带面打击一群人的做法。

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Brad Trost的中文竞选纲领里面的这一条“联邦立法制约安省政府教育”。草原议员,来自萨省,和安省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地方,于去年9月21日现身安省Queen‘s Park的大草坪上。咱们民主国家,有朋自外省来,到我们安省议会大门外的草坪、野餐、杂耍、聚会、游行都没问题。怪就怪在,这位草原省份议员跑到咱们安省跟省议会门外抗议新性教育大纲的家长们,信誓旦旦的发誓,如果他当选,就会通过联邦立法来制约省政府的政策。天呐,当年韦小宝加入天地会,都不敢这么发誓啊。草原议员真的把我们大陆社区当白痴了吗?

逻辑谬误:此段落完全是个人Opinion,无论证过程。

加拿大的行政体系是省和联邦分立。教育,属于每个省的管辖范围之内。联邦对各省在教育体系上是没有行政管理权的。

逻辑谬误:此段内容罔观现实,各地方教育局已经在学校推广LGBT(同性恋、变性人、双性人)的内容,通常以开展性教育为幌子,这么做的有BC省的列治文市,该市教育局在小学(不便列出学校名字)推广激进的“同性恋家庭”宣讲,以性教育为幌子,同时也在校园大肆推广伊斯兰高于其他族群的做法,如:BC省Langley地区把非穆斯林难民孩子“请”出教室,专门给穆斯林难民孩子腾出空间。地方教育局现在都在大力贯彻执行联邦自由党政府的激进政策。人生而平等,所有宗教、族群、民族在人权、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搞特殊待遇就是违反宪法、违反人权。

我同时翻阅了这位议员的英文纲领,里面并没有相对的内容。看来他或是他的“华人助选团”真的拿我们大陆社区当白痴了。他的口号似乎和当年天地会的”反清复明”的口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我又联想到2015年我们大陆社区在安省反新性教育大纲的事迹。当时有一个叫“家长联盟”的大陆华人组织,在社区里大肆宣扬,如果加入安省进步保守党,支持党魁Patrick Brown, 他上台后,就会撤回 新大纲。结果,呵呵,你们知道结果的。Patrick Brown当选为党魁后,多次公开表示不会撤回新大纲,一切照旧。据我所知,这次那个“家长联盟”也是同样帮助Brad Trost竞选的。请问,像“家长联盟”这样的组织,还有任何政治信用吗?他们为什么利用我们大陆社区相当一部分移民语言障碍的问题,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次次惑世盗名。他们这次莫名其妙地把这位只有3%支持率的草原议员,拿到我们大陆社区拼命推销。在3月28日,不仅鼓励大家 “火线入党”,甚至使出了“贿选”的勾当,那么我不禁要问,“家长联盟”和Brad Trost之间,到底有没利益分配?(逻辑谬误:此为个人臆想论断而无论据支持)(例如,每一位华人入党,“家长联盟”就能拿10%的回扣?)他们如此恶意攻击几位指责他们“贿选”的资深华人保守党党员,他们在怕什么?

操纵技巧:以上这段话运用了“诛心(诛意)”技巧。

咱们华人的价值观,确实相对于主流价值观来说,比较保守。但是,我想肯请读者思考这个问题:维持我们华人传统的价值观,到底是靠我们自身家庭的文化教育,还是靠政治手段来解决?当我们的价值观(例如同性恋、性教育)和主流价值观相差甚远,我们如果只凭自己的情绪,一味蛮干,那么我们每次是否都会以失败收场,落的像我们2015年反新那样,沦为其他利益小团体的炮灰?

3) 我们潜意识里,是否还坚信“情妇政治学”?

当一个在政界和媒体都比较有名气的女性,措手不及, 莫名其妙的“被同居”后,我们是否依然坚信,权利就是男人们的“蓝色小药丸”?一个女人,如果想在政界、商界、 媒体界有任何建树,必须靠卖自己的色相,皮肉来跟男人交换?也许在草原议员和他的“华人助选团”的意识形态里,男女结合最好的方式就是女人做男人的情妇,不用承担婚姻的责任,被物化为男人的财产,甚至被作为政治交易的手段。真是无法想象,在全世界都在进行女性平权运动,争取男女平等的今天,居然还有人做着如此这般令人作呕的美梦。我们是否依然坚信但凡稍微有些资历,事业有成的男人,一定是交际应酬,泡在三千粉黛,必极其妍的花花世界而无法自拔?草原议员和他的“华人助选团”是否依然信奉“情妇政治学”是女人在父权社会里一门必修的学问?他们再次刷新了我的三观,原来人无完人,食色,性也,西装革履的光鲜外表下包裹着的却是一颗颗富有“激情”的心。他们担心被“火线入党”发展来的新党员们吃饱了撑得慌没事干,热心肠要在党内“促进同居”,帮助老党员解决生理问题,这未免也太热情了一些。看来这15加元的党费还真是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加入保守党,还能解决广大单身男女速配问题啊!结合这次的事件来看,我也终于理解了这些人在同性恋问题上的坚定立场。这是玩笑话!

逻辑谬误:此段落都是OPINION,没论据和论证。没有论证过程:体现规律的前提(源于数据)→有效论证→有效结论。下面一段话,站在道德高地谴责,是无效的论证。要验证一个命题的真或伪,要靠有效前提/论据/数据,进行有效论证,推出有效结论。

我们的文化里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上,特别不爱讲底线,而热衷于讲上线,直接往最理想、最浓郁的状态上攀,一步跨进共产主义。如此习气带入政治,演化为道德绑架,我们每个人都成了人质。弄到最后,人人纠结,不知所云!耳朵里充斥着“华人从政”的口号,我觉得这个倒是真的可以先放一放。我们华人,还是先从人民过渡到公民,有了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和正常的逻辑,以及相对健全的法律意识,再来谈从政吧。

原文引发的官方回复:

《党魁大战》一文原文被张姓作者发表后,联邦保守党有关方面对此文章做了如下回复。回复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控诉。中英文回复的截图如下:

——————————————————————

网友来稿不代表本网立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7-04-11 16:17
    您已点过赞
    "支持Brad 老百姓都是自愿的行为,有点正义感的老百姓自己知道应该选什么样的党领带领加拿大,不需要任何人指点。反而是那些总是昧着良心乱造摇的小人不惜凭空捏造杜撰,诽谤"

    +1


  • 您已点过赞
    最近很多华人都在积极关心时政,各华人议政群里也出现了很多对这种新气象正面鼓励的文章。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个自称“某中文媒体的新闻记者张某某”的文章,居然用了“.......情妇政治学”这种惊悚题目来吸引大众眼球,想象编造出“广大单身男女速配”,“每一位华人入党,“家长联盟”就能拿10%的回扣”.......这种可笑的谣言,还无知无畏地把基督徒和红卫兵联系到一起.........。细看那篇文章的所有论点都没有确切出处,却只见随意乱扣的帽子和乱打的棍子……可见该自称的新闻记者素质并不太高,文风恰恰是他自己唾骂的文革红卫兵的做法。他还以“我们华人社区”自居,真是让我们这些被莫名代表了的华人彻底无语!该人把某些(也许支持Brad的)个人有意或无意的错误做法故意混淆为整个Brad的支持团队,还点名道姓地把某女性知名人士与资深保守党老党员同居这种谣言恶意扩散,真正不符合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不知哪个华人媒体会使用这种新闻记者。我怀疑此人是否是被很多华人反感的所谓华裔庄议员的笔杆子?或者是那些付高价和土豆总理共进大餐的华人自由党精英们的代言人?
  • @ 2017-04-11 13:57
    您已点过赞
    支持Brad 老百姓都是自愿的行为,有点正义感的老百姓自己知道应该选什么样的党领带领加拿大,不需要任何人指点。反而是那些总是昧着良心乱造摇的小人不惜凭空捏造杜撰,诽谤,想干什么? 这种人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 @ 2017-04-11 14:09
    您已点过赞
    逻辑混乱,信口雌黄 - 作者以身作则地告诉大家这个无中生有的“文革红卫兵” 是什么样的人。这种人是最可笑的,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居高临下的作出一些没有用事实为依据的论断,实在让人不齿
  • @ 2017-04-11 16:52
    您已点过赞
    看了张殷睿的那篇“文章”,觉得他/她是在放毒而已。作者自卑自贱 - 在他/她看来,凡是选举中不那么好的言行就是来自文革和中国共产党,似乎西人的选举一定是堂堂正正的。他/她也强调华人认知和"主流价值观"落差大,可是何为"主流价值观"?他/她用什么来确定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华人就该顺应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吗?恐怕是当奴才惯了,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我看来,现在相当规模的西人还处于麻木或糊涂状态,倒是一部分华人很清醒,是不是咱们也该装糊涂,因为这位作者的洋大人还没表态呢?事实上,作者用"贿选"和分赃的猜测来有意无意地抹黑华人的助选活动,表明他/她恰恰是最需要提升政治素养的,助选是民主社会的普遍现象,是直接参与政治的途径,韦恩不是还在2015年时承诺大众可以取消安省养老金,条件是要大家支持自由党获胜,这是不是贿选?华人向来不太问政,近来更多华人开始问政,即便有不足,也绝对是好事,因为这有助于华人整体地位的提升。我们需要鼓励与引导,但绝不是打击和分化。作者在文末强调等华人都会议政了再来从政,我更不能苟同。华人需要的是在从政中去学习提高自己的议政问政能力,但总要开头,而不是跟在几个香港的老自由党政客后做事。而且,政治在很多情况下是肮脏的,希望我们以干净的心来对待它,不要以恶意猜度他人,更不要随意泼脏水。华人参政议政这棵宝贵的小苗需要精心的保护。须知,每一次华人的参与和投票都是有历史和现实的重大意义的。
  • @ 2017-04-11 14:27
    您已点过赞
    2015年联邦大选时,韦恩承诺如果土豆胜选就废除安省保险金计划,这算不算贿选?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