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抉择: 明日之朝鲜今日之伊拉克 /

中国抉择: 明日之朝鲜今日之伊拉克

自4月9日美国军方证实“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重返西太平洋邻近朝鲜水域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就日益紧张,美国军事打击朝鲜的风险越来越大。今日之朝鲜,很难不令人想起曾经的伊拉克。

海湾战争中的美军(图源:VCG)

朝鲜与伊拉克同因发展核武器而长期受到美国的制裁,不同的是朝鲜真正拥有了核武器,而伊拉克最终却并未发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朝鲜之所以不顾一切发展核武器,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覆灭萨达姆政权,很可能就是直接诱因之一。盟友靠不住,美国抛开联合国单边行动,唯有发展核武器,朝鲜才能有安全感。

然而,明日之朝鲜是否又会成为今天的伊拉克?

出人意料的战争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出人意料的战争。美国对伊动武并不令人意外,911事件后美国在任何时候进攻伊拉克都不令人意外,战争的结果也不会令人意外,然而过程却令人大跌眼镜,美军自海湾战争后在伊拉克身上又一次为全世界上了一堂信息化时代的现代战争课。

就像1990年海湾战争一样,包括伊拉克、美国在内都不会想到战争会如此顺利。战前的伊拉克军队,尽管在海湾战争中损失惨重,失去大量重武器,又经历十几年的禁运,进一步削弱,但仍有定实力。尤其是陆军,在伊拉克42万正规部队约中,包括共和国卫队在内的陆军就有37万,拥有坦克2200余辆、装甲车3800余辆。其中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约8万到10万人,拥有约700辆俄制T-72坦克及大量装甲车、火炮,可堪一战。而美国的陆军相比海空军要落后得多,主战装备M·A2坦克、布莱德利战车等大多是1980年代的产物。此外,伊拉克全国590万15-49岁成年男子中约330万人曾被征召服兵役18-24个月,也就是说可以随时征召330万人服役。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无论是军队体量还是战争潜力,仍是中东军事强国。

然而,在美国联军的进攻下,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仅3个月就被灭亡。美国曾经担心的巷战、激烈反抗、大量伤亡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地面战争也未发生,联军战死不到5000人,放在二战可能也就是一场战斗的伤亡。可谓出人意料。

再看今天的朝鲜,根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2016年出版的《军事平衡》统计,其军队数量约110万人,仅次于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位居世界第五。其中陆军约100万,仅次于中国、印度位居世界第三。此外,在“先军政治下”,朝鲜还有470万预备役,18.9万准军事人员,加上正规军总数高达599.9万人,以朝鲜2015年总人口2525万人计,每千人中拥有军事人员高达约238人,社会动员程度之高,远超各国,说一句全民皆兵也不为过。还不包括朝鲜拥有的核武器、远程导弹,以及悬在韩国头顶、部署在三八线附近的上万门火炮。单就规模论,朝鲜绝对可算地区强国,只不过东亚强国太多,朝鲜军事力量才被低估。

六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美军因中国介入而铩羽。六十多年后的今天,面对已经拥有大杀器的朝鲜,美国如果军事介入,结果怎样,是否会出人意料?

出人意料的结局

距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已经14年,今日之伊拉克是一副怎样的景象,看看新闻就知道。伊斯兰国、部族武装、恐怖袭击、宗教矛盾等等,勾勒出的绝非是太平盛世。

再看看美国曾经军事介入过的阿富汗、利比亚,关键字与伊拉克并无多大出入——部族武装、军阀、恐怖袭击、宗教矛盾。在美国扶持的战后政府,根本无法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控,美国喊得震天响的民主、自由价值观从未落地,反而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起,教法代替世俗法律。

美国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格局,却无法重建共识,原有格局压制下的矛盾总爆发。美国甚至一夜之间从“解放者”变成了“侵略者”,以致战后维持治安伤亡、军费开支超过正面作战。难以为继后美国又匆忙抽身,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崛起留下了权力真空,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北部的蔓延就与美国的战后政策不无关系。

美国以战争手段推翻所谓的独裁、专制“邪恶”政权,意图推行美式民主、价值观,最终留下一地鸡毛。也可能一个混乱的中东才是美国需要的,美国才能堂而皇之地在中东保持存在,控制中东的石油,占据地缘优势。

除了混乱,美国的战争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模式——每次战争后,当其他国家资本还在犹豫时,中国资本已经争相涌入参与开发、重建,似乎美国的战争为中国做了嫁衣。就拿阿富汗来说,中国是阿富汗最大的投资国,2014年时在阿的矿业、石油、天然气投资就高达75亿美元,仅中国中冶集团在阿富汗东部投资的阿纳克铜矿,储量就占中国国内铜矿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2013年美国《纽约时报》曾以《美国打败萨达姆,石油却归了中国》为题报道,不无醋意地说“伊拉克一半的石油运往中国”,“中国人与伊拉克战争无关,但从经济角度来看,他们却从那场战争中获益,我们的第五舰队和空军帮助确保了他们的供应。”

中国的这种搭便车,美国很无赖。

中国的抉择

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乃至乌克兰远离中国,阿富汗虽与中国接壤但远离核心区,尽可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搭便车,以经济手段去达致政治目的。

朝鲜却不同,不但直接与中国接壤,还紧邻中国核心区。美国以对抗朝鲜导弹威胁为由部署的一套萨德系统,就能将中国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东北、华北空域纳入监控之下,直接威胁中国安全。一旦爆发战争,情势只会更坏,中国很难置身事外。

改革开放以来,秉承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中国一切以经济发展为先,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搭便车”,军队被要求“忍一忍”。1990年的海湾战争给中国上了生动的一课,促使中国政策的挑战,军事思想的变革,经济优先军事也不能落下,两手准备。

时至今日,当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再想像以前一样充当不为人注意的“搭便车”者已经不太可能,美国已经厌烦了中国的“搭便车”,奥巴马的重返亚太、特朗普的意图军事打击朝鲜,真实目标只能是遏制、牵制中国,从中谋取更大的利益。

既然中国很难置身事外,便车难搭,“老司机”中国就只能自己开车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以实力后盾确保中国利益的最大化。就算未来的朝鲜成为今日的伊拉克,也是中国深刻参与其中的伊拉克,一个对华友好的伊拉克,远比今天的朝鲜政权“可爱”。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