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张高丽访俄暴习普政治互信下的经济隐忧 /

张高丽访俄暴习普政治互信下的经济隐忧

中国副总理张高丽4月13日在莫斯科拜会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12日他出席了第四次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会议。媒体广泛报道此访是为普京访华以及习近平访俄做准备。据查,此前三次会议举行的时间均不定期,第一次是9月9日、第二次是6月19日、第三次是6月24日,但当时也都是为了领导人访问做准备。

其实,中俄之间除了投资合作委员会,还有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人文委员会、中俄旅游合作论坛等等。据了解,除了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比较常态化固定时间举行,其他的官方机制的运营同样不固定。至今,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举行21次,人文委员会已举行17次,中俄旅游合作论坛5次,中俄博览会3次,中俄旅游年2次。这些机制都是习近平主政后着手实施的,基本上是为了落实领导人会晤成果的配套机制。

中俄沟通机制和现状与中美定期会晤机制形成了鲜明对比。中美关系虽然没有中俄关系全面战略协作伙伴逼格高,但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举行基本上不以领导人会晤为前提转移,独立运行,相对固定。而且,“习特会”上,该机制扩大提升为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4个高级别“全面对话”机制。这也从侧面证明中美沟通机制比中俄沟通机制更具刚性。

中国副总理张高丽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图源:Reuters/VCG)

这实际上暴露出一个问题,即中俄关系的政治层次虽然极高,但存在较大的弹性。不可置疑,基于强烈的战略利益,两国元首建立了亲密友好的私人关系、政府高层互动频繁、在国际舞台互助协作,中俄关系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略显尴尬的是,中俄经贸总额和投资规模,与高水准运行的政治关系不相称。

有观察认为,经贸投资规模不足,官方会晤机制刚性不足,难免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造成隐忧。没有经济利益夯实的政治战略关系是脆弱的,不牢固的。中苏之间的战略关系的历史悲剧即是前车之鉴。

中俄关系的经济基础很弱。2016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695亿美元,而中美贸易额超过5100亿美元。中国对俄投资额超过25亿美元,而对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是195.0亿美元。显而易见,中美关系的含金量远高于中俄。

正是认识到了中俄关系具有薄弱的一面,双方才积极填充经济、对话机制等内涵,以此保障双边关系高水平运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