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阻击萨德的最后时刻 北京能抓住机会吗 /

阻击萨德的最后时刻 北京能抓住机会吗

当地时间4月19日前后,伴随着韩国大选进程启动,韩国检方也已起诉前总统朴槿惠,这使得留给黄教安政府用于布置“萨德”(THAAD)反导系统的时间已经不足三周。当美方已释出“将在韩国新总统选出后”考虑萨德部署的消息后,看似板上钉钉的“萨德”危机又在最后一刻面临了可能的转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伴随着美、韩各方发生变化,这使得部署萨德的最终决定权逐步从当前的韩国政府转移到大选后上台的新政府一侧。鉴于大国意志正在逐渐成为干预韩国新政府形成的关键要素,这使得此前似乎只能坐待“萨德”落地的北京有了最后的转机。但是,中国能在所谓“对朝施压”之际抓住这次机会吗?

萨德暂缓完成的秘密

对这一届韩国政府来说,从朴槿惠到黄教安执政期间,其努力推动的“萨德”反导系统终于在不顾内外反对之下进入最后阶段。到4月13日,已有消息称美军已把相应设备运送停当。很显然,如果一切正常,这个美国用于窥探中方武备的系统就将在未来成为中韩关系的一大障碍,也将对东北亚局势形成相当程度的威胁。

但是,当外界以为“萨德”的风波已无法挽回时,来自美国的声音却也显示出这一切似乎还有下文。在4月16日时,白宫外交政策顾问便有意回避了“萨德”部署与启动的具体时间问题,以“现在还有问题需要解决。此事需要由韩国下届总统决定”等语加以搪塞。在黄教安过渡政府的寿命只剩下三周时间,无法在新政府上台前完成萨德部署之际,一种转机就呈现了。

韩美军方消息称,4月部署完“萨德”客观上不可能(图源:VCG)

尽管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17日抵韩后仍称“为美韩同盟,仍将按原计划部署萨德”,但考虑到彭斯也在发言中明确了“下任韩国总统”这一细节,这就意味着美国在“萨德”问题上似乎也呈现了一种明显的调整。有分析认为,美国在半岛问题尤其是在萨德问题上转寰,这可能与他们近期在半岛问题上的调整有很大关联,北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是不容回避。

鉴于白宫国家安全助理也同样在16日称美国已经不把“先制攻击”朝鲜视为考虑范围,这意味着,美国的态度较之此前“考虑包括军事措施在内的所有选项”有所后退,也和之前围绕萨德的发言一脉相承。这使得有不少分析家认为,在“习特会”后,鉴于北京在半岛问题的表现有目共睹,因此,美国也不可能无视中国立场、进而继续加速推动萨德部署。这比起鹦鹉学舌的韩国临时政府当局就显出了明显的差异。

韩国大选的一张中国牌

针对中美在半岛问题上的状态而言,外界尽管众说纷纭,但中美近期在朝鲜问题上近乎于“二元”的态势想必也是不容忽视的。尽管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的部署一事目前已经不了了之。但这场风波中北京、东京和首尔三方的态度可能就显示出了中美新外交管道的形成,以及日韩在未来半岛局势上的地位下落。以至于在中美可能有默契之际,日韩仍需要紧急与美方加以磋商。当美国做出更看重中国的角色的模样,特朗普更向外界表露出他“在意”习近平立场的姿态时,这种局面是北京应当利用起来的。

而就当前时局来说,北京恰恰有了表现的机会,这就是把中、美作为关键牌加以应对的韩国大选。也就在4月13日,韩国5名主要总统大选候选人便在电视节目上先后就“萨德”等问题阐述自身立场。考虑到目前民调占优的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以及国民之党候选人安哲秀都在讲话中强调要“与中国展开合作”,“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朝施压”,外界自然也可以发现北京对于首尔政治生态的重要性。

中国外交部曾表示,部署“萨德”令韩国面临更大的威胁(图源:VCG)

事实上,就朝韩尚未停战的状态来说,包括韩军在内的韩国保守势力仍然影响巨大,他们也是推动部署“萨德”的中坚力量。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具体轮廓虽然还难以预测,但美国强化对朝制裁和施压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加之美国还考虑将1991年撤离朝鲜半岛的战术核武器重新部署到韩国,而这一点更得到了韩军的大力欢迎。在中韩关系很有可能在未来遭遇接连打击之后,“致电中国”可能已经成为韩国中左翼乃至左翼在半岛问题上的唯一选项,这使得北京很有必要在一定限度下,为下一阶段的布局采取相应措施。

当然,对北京来说,“制裁”朝鲜可能只是一种特殊时期的非常行为,就半岛危机的核心而言,美韩对朝鲜的军事威胁是导致弱小的平壤不顾一切寻求核武器的重要诱因。这使得北京一系列行动的趋向都在寻求“美朝和解”,毕竟半岛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对朝鲜的非正常态度上。

这样一来,随着美方已经放出话来,称“萨德”将留给下届韩国政府,美国也会暂缓部署这一系统的进程。这对于中国可能就是个不应错过的机会。在韩国大选的各候选人已经提前为当选做好相应的外交准备之际,恐怕北京要做的也就不仅仅是把“对朝施压”做给美国看,而是要让美、韩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拿出诚意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