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空巢青年”掩盖的事实真相
继“空巢老人”后,“空巢青年”成为又一抢眼的社会现象。近来,该词及其产生原因经常被媒体热议,有分析认为这是城镇化的必然阵痛。
《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空巢青年”是都市社会的溃疡, “空巢青年”真正的问题不是独居,而是不仅独居,更在于缺乏社交活动。文章主要指涉了这一群体的社交状态。如果说独居是一种都市青年人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那么缺乏社交活动无论如何就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仔细分析,除了社交和情感上的孤独,“空巢”的定义是否准确?
根据现有的对 “空巢青年”的定义,指的是那些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在大都市打拼,独居或与人合租的年轻人。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0~39岁的独居青年人数量接近2,000万。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回去一个人生活,很少有社交活动。几乎所有的“空巢青年”都是背井离乡者,比起家乡,像北上广这类聚集大量资源的城市才能更好地安放那些已经或准备起飞的梦想。
“蚁族”是“空巢青年”的重要群体(图源:多维新闻网)
远离家乡,首先要面对的很现实的问题便是居住。住房,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然而,北上广这类超大城市在聚合丰富资源的同时,摆在面前的还有高企的房价。很多北漂者买不起房子,更严重的甚至连租房都是吃力的事情。“蚁族”和“胶囊公寓”的出现,便是经由这一现象催生的。
那么,如果按照对“空巢青年”现有状态的描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相,用“无巢青年”来定义,也许更接近这一群体的现状。 “巢”,意为房子,空巢实为“无巢”,“空”掩盖了“无”的真相。
即便是按照目前对“空巢”的理解,有一小部分是自有房产,有自己的巢,也并不能否定“无”的事实。
居住是“巢”的属性之一,然而,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社会属性,那就是情感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是实物的“巢”,在情感和亲密关系上仍属“无巢”。
此前有媒体针对一个人吃饭的N种方式做过调查,大概列举出几十种,用来体现这一群体的孤单性。有人质疑,这是对空巢青年精神孤独状态的夸大。不可否认,即便是“空”,也并不总是孤单的,但更不容质疑的是道出了这一群体的绝大部分事实。
不管是用“空巢”还是“无巢”来定义,从表面上来看,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揭示了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冷漠与隔离,是都市心理上的病痛,而“无巢”比“空巢”更现实更悲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