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改名风波:台湾何以误读中南海之意? /

改名风波:台湾何以误读中南海之意?

近日,中国官方电视台央视将参加2017年乒乓球亚锦赛的台湾代表队名称由“中华台北队”改为“中国台北队”,这一举动引发两岸舆论的关注。但外界目前不加批判地将其等同于中国政府的官方意志,然后绞尽脑计去分析改称“中国台北”释放什么信号,未免不够审慎,有过度解释之嫌。

第一时间发现名称变动的是一家中国的非官方网络新媒体。成长在经济繁荣期的新一代中国年轻人,没有前辈的苦难记忆和自卑情结,言论通常带有强烈的大国沙文主义和大中华霸权主义倾向,被人们称为“小粉红”。中国的新媒体经常会捕风捉影,编辑发布一些嘲弄戏谑台湾社会的文章、图片、视频等,故意挑逗刺激台湾社会的敏感神经,以迎合这一代年轻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天朝上国”的光荣与梦想,根植在中国人历史记忆的深处(图源:VCG)

“时代力量”立委徐永明愿者上钩,他在4月16日指责北京这种行为是“骑到台湾头上”,要求台湾当局表达抗议并采取行动反制。4月17日,台湾陆委会主任张小月针对此时表达强烈抗议与不满,表示对于陆方的单方面矮化不能接受。同时,台湾蓝绿阵营的报纸纷纷撰文解读,得出结论说北京施压蔡英文云云。

中国官媒随后跟进大肆炒作,台湾当局的严正抗议结果被扭曲成“受委屈的小媳妇”发的牢骚。今天中国的很多年轻人对待台湾的心态,犹如猫戏老鼠,老鼠越是挣扎逃跑,猫玩耍的越开心。台湾社会越是介意代表队改名,中国网民越是能获得怼人的快感;台湾当局越是气急败坏的抗议,中国网民“天朝上国”的虚荣心越是能够得到满足。

其实熟知两岸互动机制的人都明白一点,中国国台办才是两岸政策的权威发布渠道,“中国台北”一词未经国台办发布的文本确认,就不应被当做是中国政府的官方意志。央视虽然隶属于中国政府的宣传系统,但其上司是广电总局,在两岸政策上并无发言权,引起此番改名风波的体育频道更是商业化严重。巧合的是,伴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紧张,一则关于中美两国达成以朝鲜和台湾为筹码的利益交换的传言,正在北京坊间流传。这次的改名,与其说是北京对台湾释放某种信号,不如说是体制内编导揣摩圣意的投机行为。

国际奥会有关比赛的相关名称,是由国际奥委会和中台双方讨论后定名为中华台北,并不是中国单方面就能做主更改的。实际上,目前中国官方在两岸关系采取的策略是保持定力,以静制动,等待蔡英文当局主动立场回归,承认“九二共识”为对话基础。所以国台办在此事上稳坐钓鱼台,出奇的沉默。与之相比,台湾当局的抗议未免显得火急火燎,有点反应过激。

台湾学者吴介民在其著作《第三种中国想象》里,直言不讳地批评民主化之后台湾社会未能及时清除殖民地遗绪,社会深层心理结构中缺乏独立自主。比如前一阵子《湾生回家》作者田中实加的身份造假风波,就很能说明问题。台湾文化学者杨渡此前接受多维新闻专访时表示,田中实加直接戳破了台湾殖民地的情结,台湾人至今没有从二等公民的殖民地意识中觉醒过来。

当下的台湾社会,非但不敢反抗事实上的宗主国美国、前宗主国日本,反而将血脉和文化的母体中国虚构成时刻准备吞并台湾的强大敌人。民进党执政时期搞的“去中国化”和“皇民史观”,让整个社会纠结于中国和台湾的名实之辩,始终无法正视台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台湾社会之所以特别在意中国官媒这次的名称改动,就是这一心态在作祟。

其实正如杨渡所说,台湾人如果真的要做自主的人,做一个有尊严的公民,必须要从殖民的心态中走出来。台湾社会与其就此抗议中国,不如认真反思批判自我,建构真正的台湾主体意识,那样的话“中华台北”和“中国台北”最终会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伪问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