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朝鲜身份的秘密 大选辩论揭开韩国焦虑 /

朝鲜身份的秘密 大选辩论揭开韩国焦虑

当地时间4月20日,韩国总统大选前的第二轮电视辩论也已结束。尽管这次辩论结束后,此前大致确定的民调结果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文在寅、安哲秀的领跑仍在继续。但此次辩论关于朝鲜身份的疑问已经让韩国朝野为之震动。

在韩国,朝鲜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禁忌(图源:Reuters/VCG)

朝鲜是韩国的“主要敌人”、“敌人”还是“友人”?这对于被意识形态严重影响的韩国各界来说,显然是个尖锐且不容回避的问题。在韩国因半岛危机而持续焦虑之际,面对美国等大国营造的战争恐惧,韩国恐怕终究得直面这个难题。

朝鲜还是头号敌人

对韩国政界和军界来说,伴随着李明博、朴槿惠政府寄希望于“朝鲜崩溃”,这使得半岛的紧张情绪在朝鲜核武器和韩国战备影响下共同加剧。当旧体制将在2017年暂告一段落,新政府有望随之确立之际,韩国各界都希望在半岛问题上看到一个新答案。可遗憾的是,就在4月19日的电视辩论上,外界听到的只有陈词滥调。

必须承认,19日的电视辩论并不仅仅谈论朝鲜危机,文、安等五名候选人讨论了包括政治、经济、国防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但对于身陷朝核危机,更几乎遭遇“半岛开战”传闻影响的韩国来说,无论是攻讦对手,还是缓解大众情绪,无论话题转移到哪里,最后都会调整到朝鲜相关的内容上。

很快,本次辩论的焦点之一就出现了,即“朝鲜是否还是韩国的主要敌人”。当保守派系正政党候选人刘承旼向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发问,盘诘对方“朝鲜是不是韩国的‘主敌’”时,外界的焦虑和不安就随之呈现开来。鉴于文在寅在民间的人气极高,韩国百姓为了支持他当选还在2016年末生造了一批三字熟语口号,这使得他的答案就变得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对韩国各界来说,一直四平八稳的文在寅并没有给出什么特别的态度。转播显示,他回答这一问题时颇有踌躇,这个态度恰恰显示了韩国政界对于朝鲜问题的微妙立场。文在寅虽然用“此问应由国防部回答,总统候选人不宜回答”的言论回避了对方的这一提问。但这一问题的真正答案其实是一目了然的。因为朝鲜究竟是不是“敌人”,参加辩论的各路人士早就心知肚明。对韩国军方深度介入的本次大选来说,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旧时代的政治惯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鲜是不是韩国的“敌人”乃至“主敌”是检验该国政治环境的一个试金石。它也是辨别该国左翼、中左翼乃至右翼的重要指标。从1948年开始,韩国就确立了与朝鲜的敌对状态。伴随着李承晚、朴正熙当局不断强化以《国家保安法》为核心的“安保”体系,这使得“是否与朝鲜为敌”代表了韩国军政和“民主化”时期的不同意识形态。

朝鲜战争在半岛南部仍在继续(图源:Reuters/VCG)

事实上,是否视朝鲜为“主敌”是有前提的。韩军第一次将这一提法列入《国防白皮书》是1994年朝方威胁“把首尔化为火海”后的应激行动。金大中上台后,这一提法在2004年就修改为“直接军事威胁”。这一状态也和当时朝韩间合作趋于正常形成了对应关系。

但是,李明博政府和韩军人士从2010年“天安舰事件”后,就恢复了视朝鲜为敌的态度,开始坚持其“朝鲜主敌”的态度不动摇,这一点更折射到了有着普遍“反赤”情绪的韩国民众中。这也使得“主敌”一语随即成为韩国社会各界20日的一大流行语。伴随着韩国国防部20日再次确认,称朝鲜虽不是“主敌”,但朝鲜确是韩国之敌。这使得韩国国内的政治空气开始突然凝重起来。

当然,朝鲜“主敌”一说终究是刘承旼、洪准杓等人用于攻击文在寅、安哲秀等人“从北”的传统手段。这也是他们在指责安哲秀阵营“向朝鲜送钱”遭讥讽;批评文在寅阵营寻求废止李承晚制订,用于镇压民主运动的《国家保安法》未果之后的最后手段。鉴于文在寅给出答复之后,刘承旼也没有继续追问,这使得一场看似险象环生的辩论最后倒也不了了之。但这一言论终究还是揭示了韩国长期以来的焦虑状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