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记者手记:亲历火光之后的卢浮魅影 /

记者手记:亲历火光之后的卢浮魅影

“宁愿见其消亡,也不留给敌人。”

火光中的卢浮宫

1871年5月23日,国政府军进入巴黎,持续两个月左右的巴黎公社逐渐走向最终的灭亡。公社社员们开始焚毁包括杜伊勒里宫、卢浮宫、卢森堡宫、巴黎歌剧院、巴黎市政厅、内政部、司法部、王宫(Palais Royal)等巴黎各主要建筑,并留下了上面的那句口号。

这是笔者参加中国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卢浮宫的创想”的展览时,首先想到一个有关卢浮宫的故事。时任美国驻法大使伊莱休·B·沃什伯恩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切,并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愤怒,“我实在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写出我的憎恶....(他们)威胁要毁灭巴黎,把所有人在投降之前烧死在废墟中。”

大火燃烧了两天,至25日方被政府军和巴黎消防队扑灭,但宫殿建筑已被全部焚毁,只剩下外壳。但存放有大量艺术珍品的卢浮宫主体建筑——卡利庭院奇迹般地幸存下来。

这应该是人类文明之幸运,为全世界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虽然并不太喜欢用这样的大词)正如这次展览最开始的前言中所写:“卢浮宫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再现卢浮宫的历史,从其建立之初至今天,从皇家禁苑到博物馆,从王室收藏到国家收藏,这段历史不仅与法国的历史相互交织,更与世界闻名的历史相互辉映。”

卢浮宫与三位国王

卢浮宫建立之初只是一个用作监狱与防御的城堡,并且存放一些王室的财报和武器,。它始建于1190年,由当时的法国国王菲力二世下令修建,面积大致相当于今卢浮宫最东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直到400年后,卢浮宫遇到了它命运转折的第一位国王——弗朗索瓦一世。

穿盔甲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青铜雕像,铸造师:路易-克劳德·瓦兹1716-1772。这是1756年定制作品,17882年-1796年置于卢浮宫古代艺术厅。1796年-1813年入藏法国历史建筑博物馆,1817年划拨卢浮宫(图源:多维记者/摄)

从这位国王开始,法国国王开始在卢浮宫居住,长达一个多世纪。王室的屋子当然要认真“装修”和扩建。在这一个多世纪内,今日卢浮宫建筑群最东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和杜伊勒里宫及杜伊勒里花园逐渐成型,而法国在此期间也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并迎来了“太阳王”路易十四。

1682年路易十四和法国宫廷移往凡尔赛宫后,曾计划放弃卢浮宫,并将其拆除。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让一些学者和艺术家和一些机构被国王邀请搬入卢浮宫,如法兰西学院、纹章院、绘画、雕塑学院科学院。1699年,路易十四在卢浮宫举办首次皇家绘画和雕塑学院艺术作品展。1793年,中央艺术博物馆在卢浮宫大画廊正式揭幕。卢浮宫也逐渐从王宫宅邸变为了艺术之都。

1802年,维旺·德农北任命为中央艺术博物馆馆长。图为维旺·德农半身大理石雕像(图源:多维记者/摄)

之后,卢浮宫进入大革命时期,同时也逐步遇到了另外两位改变其命运的两位国王——拿破仑和拿破仑三世。

展会中有一段这样的介绍,大概意思是,有人说法国大革命造就了卢浮宫。的确,大革命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政策,他们将教堂、贵族家庭的财产没收充公,甚至掠夺殖民地的宝物,成为国家财产并送入卢浮宫,并逐步将卢浮宫改为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国家文化遗产”概念也在此期间逐渐成型。这一点让笔者甚为震惊,这似乎与笔者印象中的单向面的“血腥”色彩的大革命并不相符,也让人不禁想起那场给中国古迹、文化及文明造成巨大损失的“文化大革命”。

1799年,拿破仑等人发动的雾月政变,随后成为了新建立的执政府“第一执政”,揽得大权。1803年,。之后他不仅将中央艺术博物馆也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次年,拿破仑称帝,不仅,还继承大革命政府的没收政策,还开始了对卢浮宫的大规模扩建,建造面向里沃利林荫路的北翼建筑,并在围合起来的巨大广场中修建了卡鲁索凯旋门,作为杜伊勒里宫的正门。

拿破仑一世半身瓷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工艺品部藏(图源:多维记者/摄)

到而到了拿破仑三世时期,他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农庭院,完成了卢浮宫建筑群。在1857年为新卢浮宫博物馆揭幕。

“拿破仑三世皇帝视察卢浮宫工地”布面油画,作者尼古拉·高斯(1787-1878年)。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绘画部藏(图源:多维记者/摄)

其实,法国大革命以来,历任继承者都不断扩充这卢浮宫,不单单是保护本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在觉醒,更希望从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的修缮和美化中寻找其执政的合法性。这一点似乎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内战失败后将一大部分藏于北京故宫的国家文物迁往台湾有着异曲同工。

那么,火烧卢浮宫的巴黎公社社员们为何不愿意在此历史中寻找和继承其合法性呢?这其实让笔者想到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考察这些义军的革命行动,其共同特点就是破坏。“宁愿见其消亡,也不留给敌人”。这不仅是巴黎公社的口号,也是历代中国起义军的实践。

陈胜、吴广,和项羽,他们在起义中,“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耗费无数民脂民膏的阿房宫便灰飞烟灭。唐末黄巢入长安,不料,各路勤王兵到,黄巢被驱赶出城,于是“焚宫室遁去。”这座汉、唐以来的千年古都、世界名城,一炬成灰,从此再与首都无缘。

巴黎公社社员这些人当时的心里或许还有类似与中国当年五四运动和文革时的心态——旧时代的东西都是反动的。面对卢浮宫内贵族的宝物,面对中国旧文化和旧传统,他们在简单的政治正确下,将这些他们认可的“落后”全部烧毁。

因为,他们的合法性,是枪杆子里的,或者是意识形态的。而这种行为,是理想的,激进的,更是愚蠢的,愚昧的。“宁愿见其消亡,也不留给敌人。”纵火者,也许就是那个一直飘荡着的魅影吧。而这种话语,但愿随着点燃的火光,永远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