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川普首席经济顾问:靠吹牛进华尔街 /

川普首席经济顾问:靠吹牛进华尔街 曾被当白痴

这个身高超过一米九、体重接近200斤的秃顶男人,有时会把一条腿踩在交易员的桌子上,大腿靠近对方的脸,询问市场怎么样。

这就是加里?科恩(Gary Cohn)身为高盛二把手之时的日常。

在同事们眼中,科恩极其生硬且傲慢。这是他最大的缺点,却也让他进入美国权力中心,成为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是特朗普政府影响力最大的官员之一。

尽管科恩是一位注册的民主党人,还曾捐赠了相当多的政治献金给希拉里,但这并不妨碍特朗普对他尊敬有加,并把他看作是一个交易撮合者(dealmaker),“作为我的顶级经济顾问,科恩将发挥他作为一个成功商人的才智,服务于美国人民。”

与毕业于常春藤盟校的特朗普不同的是,科恩并非天赋秉异、家境优渥,恰好相反,他出生在一个郊区犹太移民家庭,小时候有严重的阅读困难症,经常被迫换学校,同学和老师都排挤他,把他当白痴,连他自己都承认那时是个“可怕的学生”。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众人眼中的笨蛋,不仅挤进了世界顶级银行,并很快跻身高层,带领公司成功躲开史上最惨烈的金融灾难之一,之后更是华丽转身成了一位政界明星,领衔白宫内斗,参与“击倒”了最危险政治人物、白宫民粹主义势力之首班农,甚至让特朗普改变了政策立场,不再打算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

靠“吹牛”挤进华尔街

科恩出生在美国主要工业城市之一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Cleveland)郊区。他那出生在波兰的祖父在13岁的时候揣着8美元就来了美国。他的父亲是一个对孩子没什么耐心的电工。

在很小时候,科恩被诊断为阅读障碍症,这也不能全怪他,毕竟他那犹太祖父就有这个症状。在六年级之前,科恩前后辗转就读过4个学校。他的老师对他往后的人生没抱什么信心。其中一位老师甚至告诉他的父母,如果幸运而且悉心培养的话,他们的儿子长大以后可能会是一名卡车司机。

幸运的是,1982年,科恩从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顺利毕业了,“我老妈在我毕业典礼那天泪如雨下”。不幸的是,当时正值里根大衰退(Reagan Recession)最严重的时候,他根本找不到工作,连实习的机会都没有。

当科恩2009年在美利坚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谈起那段悲惨往事,他说:“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工作,没有实习机会,没有前途,我也没有发愁。要说我有什么,我有热情……对金融市场的热情。”

迫于父亲的压力,科恩只好在家乡的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找了一份销售窗框和家庭铝制品的工作。然而,正如他所说,他的心思显然不在这些叮当作响的金属制品上。

那年感恩节前后,他去公司位于纽约州长岛的办公室出了一趟差。整整一周他都在努力工作,然后说服老板让他在周五休一天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他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休假。

科恩去了纽约市区。确切地说,他去了华尔街,去了纽约商品交易所,参观了那里的交易员们节奏紧张地买卖金银、铜、铝。在旁观了几个小时之后,科恩抓住机会进入交易大厅,试图说服人家给他一份工作。然而,在大厅边缘徘徊了整整四个小时后,他意识到这事不会发生了。然后他沮丧地按了电梯,自己该去机场赶回克利夫兰了。

就在这时,科恩无意中听到一个衣冠楚楚的交易员急匆匆跑下楼,对同事大喊“我得走了,我得跑着去机场了。我已经迟到了,等到了机场我再给你打电话。”科恩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问那个人:“我无意中听到你要去拉瓜迪亚机场,我们可以一起搭出租车去吗?”对方答应了。

“我的机会来了。”科恩对自己说。“我有45分钟,在周五下午的路上说服这个人,让他相信我值得雇用,我需要一份工作。”

这位陌生人向科恩问了一些金融市场的知识,很多年后科恩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对他撒了一些谎。”当他们到达机场的时候,这名交易员问他是否知道期权,对期权一无所知的科恩自信地回答说:“我无所不知。”

“太好了,”这位交易员回答,“我希望你能给我打电话,我来安排你参加面试。我是交易期权的。这是一个刚上市的全新的市场,我还不知道怎么做交易。我需要一个理解它的人来帮我,告诉我该怎么做。”

“没问题,我是你的人了。”科恩这样回答。

当天晚上回到克利夫兰后,科恩连家都没回,直接去了书店买了一本名为Options as a Strategic Investment的关于期权的书。这位有着严重阅读障碍的人在那个周末把复杂的期权书读了足足4遍。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猜到了:科恩回到纽约,顺利通过面试,得到了在交易所的工作。

一年以后,科恩开始自己交易白银。1990年,他跳槽到高盛收购的J. Aron部门,跟着带他的贝兰克梵一路晋升,1994年成为合伙人。2006年,时任CEO Hank Paulson成为美国财政部长,贝兰克梵接任CEO,选择科恩作为自己的副手。

科恩和身为高盛全球董事长兼CEO的贝兰克梵有很多相似之处:野心勃勃、偏爱风险。他们共同去墨西哥度假,把小孩送去同一所学校读书。

科恩还非常喜欢冒险。“科恩和贝兰克梵把商业文化嵌入了高盛。”前高盛分析师William Tanona这样评价道,他指两人都专注于赚钱,把业务重点从投行转移到了交易,“他们开启了高盛的冒险时代。”

更重要的是,这两人在多年的合作中共同作出了很多重大的决策,历史上最知名的一个决策正是在史上最恐怖的金融灾难之一——次贷危机前夕作出的。而这个决策,不但让高盛毫发无损地度过了危机时期,而且还大赚特赚。

“我所知道的是,一个拥有严重阅读障碍的人,在离开大学以后,应对失败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当我们面对多数状况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好的一面会多于糟糕的一面。它不会让我们感到烦恼。我想了很多次,它定义了我是谁。如果没有阅读障碍症,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将永远不会抓住那一次的机会。”

穿越次贷危机的火场

当科恩和贝兰克梵共同执掌高盛的时候,有一件事表明了他们曾经纠正的一个错误是多么的明智。实际上,按照科恩的话说,就是“最大程度地抓住了机会”。

我们的记忆要回溯到2006年秋天。高盛当时服务于John Paulson,帮助他在2006年和2007年大规模做空抵押贷款市场。这种交易很快变成了一颗巨大的摇钱树:2008年,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全面崩盘,震惊世人的次贷危机爆发,John Paulson从中狂赚约120亿美元,自此被称为“华尔街空神”、“对冲基金第一人”。

当然,暴赚是后话了。看过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的人就会知道,当年可不是所有华尔街人都有独具慧眼,在抵押贷款市场火到爆的时候去做这种“赌一赔十”的买卖。金融市场永远都是勇敢者的游戏。

2006年,一些年轻的高盛交易员认为,John Paulson做空抵押贷款市场是很聪明的举动,他们决定跟注。就在那时,高盛却停止和John Paulson继续做生意了。这很容易理解:自家的交易员居然和自家的客户在同一种交易上展开竞争,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冲突行为。

高盛毕竟是高盛——在John Paulson不再是自家客户之后,他们马上如法炮制,基本上全盘复制了他的交易。在2006年12月的一场会议上,科恩、贝兰克梵以及时任投资总监David Viniar专门签字批准了大规模做空抵押贷款市场的指令。

现在来看,当时那个指令简直是“救命仙丹”——第二年(2007年),华尔街大大小小的公司成批成批地破产倒闭,很多企业奄奄一息,而高盛不但躲过厄运,还赚了40亿美元。

别着急,这还不是结局。当年高盛在做空抵押贷款市场的同时,账户上还躺着数十亿与之相关的证券。它们在短期内无法出手。也就是说,高盛在做空抵押贷款证券的同时,也相当于在做多这类资产。

尽管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对冲,但当时科恩等一众高管认为,这么做可不怎么聪明,因为2007年的时候,做空头寸已经开始带来巨大回报了。

科恩领头的高管们决定抛售抵押贷款证券的持仓。但在市场交投清淡的时候卖出就意味着亏损。但科恩坚称,不管卖价多少,必须清仓,高盛不能持有这类证券。

在2007年7月25日科恩发给贝兰克梵和和David Viniar的一封邮件里,也就是高盛开始大幅减记其抵押贷款证券持仓价值之后,记录了这笔押注结出的硕果:自从开始做空抵押贷款证券并减记3.22亿同类资产之后,高盛已赚到3.73亿美元利润。

几年以后,科恩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当时为何那么做,他回答说,2007年市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高盛只是顺势而为而已,“我们尊重市场。”

他称:“我们没有误导自己或者投资者。顺便说,我们还被人指责了。在以98的价格出售那些证券的第一个月,我们并没有误导那些接手我们证券的人。所以我们并没有觉得‘天哪,我们以98把这些东西卖给别人了。以后怎么才能以低于93把它们卖掉呢?’然而,在那之后一个月,我们就以55卖出去了。人们很不喜欢,我们的客户很不喜欢。他们很生气。”

科恩还回忆了当年他经历过的市场恶化和其他公司不知该如何给这些抵押贷款证券计价的困惑。他曾经给KKR旗下专门从事融资的公司KKR金融控股(KKR Financial Holdings)创始人之一Nino Fanlo打电话,以单价55美分清仓出售高盛价值1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证券。这个价格在当时的市场上是找不到的,远远低于市场平均售价。对方告诉他,“哥们,你错得离谱,人人都卖80或者85。”

科恩对Nino Fanlo说,如果以55美分买进、80美分卖出,这笔生意就是一笔稳赚的意外之财。想想看,100亿美元,25个点的利润率,那就是纯赚25亿美元。

科恩说,当时他太渴望把那些证券卖出去了,还曾想着别人一看55美分这个价格就会排队来买。然而几天以后,Nino Fanlo打来电话说,“我想你可能是对的。”科恩回忆那笔交易说:“价格降到了30。”

有人曾说,高盛利用了对手,也就是那些单边做多市场的投资者。至于科恩、贝兰克梵和David Viniar究竟知不知道这个情况,大概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而众所周知的是,就在高盛大赚40亿美元的那一年,众多华尔街同行们因为这些证券很快变得一文不值而倒下了。当年四季度,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出现其八十四年历史上的首次亏损。三个月之后,这家巨头破产了。

华尔街有一句谚语:如果其他人没有倒下,那是你不够成功。2007年,当华尔街被这场危机之火烧得尸横遍野的时候,高盛成功穿越了火场。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贝兰克梵、科恩和David Viniar的英明决定。

这个决定帮助他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那一年,高盛前五名高管瓜分了将近4亿美元薪酬。其中,科恩获得了7250万美元。这种年度薪酬在华尔街历史上非常罕见。

是的,科恩带领着高盛,上演了活生生的《大空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