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文工团里的晦涩青春 冯小刚会怎么拍 /

文工团里的晦涩青春 冯小刚会怎么拍

冯小刚执导的最新作《芳华》在大陆互联网放出预告片后,引起了不少反响。这部由严歌苓执笔编剧的影片,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在部队文工团相遇后发生的故事。

冯小刚的新作《芳华》将在大陆的国庆档公映(图源:新浪微博“@冯小刚”)

就在去年年末,冯小刚在其朋友圈发了一则招募信息:影片《芳华》现招募主演之一:要求具备专业演唱水平,女性,20-25岁,相貌出众。注:流行歌手免谈,整过容的免谈。很明显,《芳华》是一部任用新人的电影,并且还要求新人具有文艺天赋。这样的要求和《芳华》的故事有关。

《芳华》是冯小刚和严歌苓携手的第一部电影作品,而导致他们合作的机缘,是因为他们两人在年轻时候都有过文工团的工作经历。在《芳华》的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也不是一个完全只有练功房汗水的故事,预告片用双线叙事的手法,同时剪辑了文工团的练舞生活和战场生活两条线,这两条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练功房的生活是一种青春的恣意,那么战场的生活,就是一种对青春的摧毁。

文工团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

战争年代的文工团战士与普通士兵没有多大差别,可以说是“拿起枪来打仗,放下枪后宣传”,比普通士兵并不轻松多少。事实上,文工团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除了中国以外,朝鲜和前苏联都有类似的团体,专职为军人演出,意在“丰富部队的文化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工团已渐渐弱化了原来的作用,随着进一步的的商业化,造成了其与普通士兵的巨大反差。可以说,二者已不是生死战友,而是明星和粉丝的关系。

大陆军改以来,文工团的改革情况一直备受关注。作为此次裁军重点的“非战斗机构”之一,文工团的撤留问题成了大陆坊间讨论的热点。据悉,除了总政文工团已完成机构调整外,隶属于原七大军区、军种的文工团都在陆续进行机构调整,已有部分完成调整。

铁打的文工团,流水的明星,有不少大陆明星也陆续选择了离开文工团。炙手可热的凤凰传奇曾属于二炮文工团,离开部队后可谓是风生水起;演员张译曾服役于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曾在《士兵突击》中饰演班长“史今”一角,最终选择离开军营;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则从中国铁路文工团跳到中国广播艺术团。

在普通人眼中,文工团或许是个让人衣食无忧的“铁饭碗”,然而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规定洗刷,这个谜样团队身上的光环已经慢慢褪去,不复当年。回首曾经,部队演员曾占据中国娱乐圈半边天,他们的身影遍布大小晚会。然而风水轮流转,如今的演出市场已是体制外演员们的天下,即便放开商演,留给文工团的蛋糕也越来越小。

专属”老炮儿“们的时代挽歌

正因为文工团的现实影响力日渐式微,冯小刚和严歌苓才选择在这个时候为这个特殊团体拍一部电影——他们两人在年轻时候都有过文工团的工作经历,有必要用作品来“致终将逝去的青春”。

时代对人的影响是很深的,尤其是对创作者,他们曾经的生活体验,都会深刻地折射在自己的作品中。第五代导演在八九十年代拍摄的诸如《黄土地》《红高粱》一类的作品,就很明显受到上山下乡生活的影响。

《芳华》是一个非常具有年代感的故事,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他们彼此之间,情感纠结缠绕,在大时代背景下,谱写出大相径庭且出人意料的人生。

冯小刚曾在一次采访中坦言:“1984年我要离开文工团的时候,非常非常不舍。我在部队文工团的这段生活,日后很多年都记忆深刻。回忆往事时很多事都会被忽略掉,但唯独这段生活,一直留在心里挥之不去。当脑子里一片黑白的时候,唯独这段生活,在我的脑子里是有色彩的。””

而严歌苓也曾有过类似的表达:“(文工团)那段生活对我太重要了,它左右着我一生的走向。”如果说,文工团记忆对冯小刚而言,更多是一种青春回忆的话。严歌苓的文工团生活,则影响了她的一生。

两个具有文化话语权的标杆人物”再回首“,让怀旧变成了一场带有文化意识的创作——这是”老炮儿“的青春,是一个被翻篇了的时代,是专属”文化精英“的集体回忆。《芳华》会是一部怎样的电影,目前尚无法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注定会是一部话题之作。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