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主动高配代表团 特朗普姿态逆转背后 /

主动高配代表团 特朗普姿态逆转背后

综合媒体5月12日报道,中美突然同步宣布美国政府将派出高规格代表团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双方的发布会上,还公布了《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中美间这一系列举措让人颇为意外。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于北京时间5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行(图源:VCG)

之所以意外,是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曾激烈抨击中国贸易行为,同时舆论中也一直有分析认为美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怀疑态度。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在接受多维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美国内部政治分析,特朗普在就任美国总统四个月后一事无成,他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本搞坏与中国的关系,相反,他这四个月比较突出的成就就是与中国搞好关系。这就是美国对‘一带一路’表达积极态度的原因。”

同时,时殷弘教授还表示中国要平心去看待美国态度的改变。他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情况有很大的变化,“一带一路”也具有非常多的复杂性,中国需要提前估计到“一带一路”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因此,他强调:“‘一带一路’在短时间内能否取得较大的进展与美国的支持和反对无关。”

当被问及对《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的看法时,时殷弘表示,这是中国主动采取的让步。他分析称:“增加美国对华出口,采取主动让步的措施,是为了防止美国损害中美经贸关系,同时保护中国的金融安全。”同时,他也表示此收获与发生在4月的习特会密不可分,“这是习特会的第一批成果,并且如此快,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然而,时殷弘对中美间关系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回暖持保留态度。他认为“从中美的结构性矛盾来看,需要持慎审的悲观主义态度。但仅仅从眼前来看,基于特朗普在国内外几乎难以取得成绩,我们可以持乐观态度。”

对于即将在北京时间5月14日-15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殷弘认为中国此次与之前举办峰会略有不同。中国此次更加强调与各个国家的“共商共管共享”,一方面通过强调“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中国并非主角和领袖来减少推进“一带一路”的阻力,缓解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担忧,同时也改变和调整中国内部某些人的看法。

事实上“一带一路”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担心。时殷弘提醒道:“推行‘一带一路’过程中还需要面临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复杂性的客观现状,中国也必须谨慎防止中国资本大量外流。”因此,时殷弘总结认为,中国在“一带一路”中,“不仅要有干劲,也要有慎审的意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