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陈道明口中的“小鲜肉”或被踢出局 /

陈道明口中的“小鲜肉”或被踢出局

对于中国大陆男星陈道明口中“不敬业的演员”而言,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这些被坊间戏称为“小鲜肉”的年轻演员出演的几部大投资、大制作的影视剧,除了口碑差以外,无论是网络点击率还是收视率,都远远未达预期。

大陆年轻演员鹿晗主演的《择天记》遭遇口碑收视双失的窘况(图源:VCG)

比如,由“小鲜肉”代表之一的鹿晗主演的《择天记》,耗资4亿元人民币(1元约和0.145美元),在湖南卫视首播,收视率却始终在1%左右徘徊。单看这收视率似乎还马马虎虎,可相较于4亿元的投资,实在是太不划算。

另一位“小鲜肉”张艺兴主演的都市言情剧《求婚大作战》,中等投资,收视率更加惨不忍睹。首播时收视率在0.5%,之后下滑到了0.3%左右。其在大陆影视评分网站“豆瓣”上的评分与《择天记》倒是很接近,徘徊在4.5分左右。

这些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出现,显然预示了这样一个趋势:小鲜肉不保“鲜”了。要分析其中因由,还要从他们是如何走红开始说起。

“小鲜肉”和“崛起的女性”

但凡五官清秀精致、皮肤白嫩细腻、衣着时尚讲究的年轻男子,都被网友统称为“小鲜肉”。小鲜肉的意涵,是非常清晰的,其中“小”基于年龄的“以上凌下”,与“肉”的欲望暗示,以及“鲜”的占有和侵略感,都不再遮遮掩掩。有人说,中国男人再次受到“阴柔化”洗礼,这次主要的“男人”塑造者,不是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而是崛起的中国女性。

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Helene Fischer)就曾预测:“21世纪,女性将是世界第一性,女性将作为消费诉求的主要对象。”进入消费时代后,女性介入消费行为,对于男性形象的主导地位转向女性。“小鲜肉”可以被看作是消费品,其人气和价值最终要体现在他的商业价值上,而商业价值由消费者决定。“小鲜肉”的女性粉丝对演员的演出质量并不敏感,却对演出对象异常敏感——只要有“小鲜肉”的脸蛋,她们们就愿意买单。

市场总是逐利的,哪里有钱赚,资金就涌向哪里;哪种模式能最快赚到钱,哪种模式就受到投资方和制作人的热捧。“小鲜肉”成为一部影视剧制作的核心,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后期制作和宣传,全部围绕着这个年轻演员展开,使得大陆某些影视制作陷入了“看明星脸色、为明星打工”的窘境。

好莱坞也不乏年轻貌美的“小鲜肉”,但这些年轻人无法撼动老一辈艺人的江湖地位。那是因为在成熟的行业体质下,他们无法使整个产业的资源和规则向他们倾斜。这也难怪“老戏骨”陈道明会对此忿忿不平。

男色是一种“快消费”

部分人偏爱“小鲜肉”,而且不羞于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这也许是社会的进步,但“审美口味”过分单一却是“男色消费”的死穴。

这好比,“民以食为天”,一所餐厅要打出名头多赚钱,收费比人贵些还要顾客盈门,可不容易。客人也许会因为你的侍者颜值高而光顾,只是,脸好看,菜难吃的餐馆,在挑剔的中国食客面前,只有倒闭一途。

粉丝经济的确非常可观,但真正能够支撑起一部投资巨大、体量巨大的影视剧的,不可能只靠粉丝,它更需要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电视观众和网友。举个例子,《人民的名义》主演里没有一个小鲜肉,但却创下了大陆近十年来最高电视收视率,网络点击率也突破200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电视剧——这不正好说明,要成就一部佳作,不能靠“小鲜肉”,还得靠“人民”。

马克思说:“一切等级制的和停滞的东西都消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于是人们最后也就只好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处境和自己的相互关系。”假装睡着的粉丝终有一天会醒来,发现那些臆想的一切不过是梦一场。

市场是逐利的,也是聪明的。无论是投资人、制作人、电视台、视频网站还是广告商,只要在上面栽几次跟头,吃几个大亏,他们就会渐渐回归理性,放弃“小鲜肉”模式。

这样看来,毫无演技的“小鲜肉”若不趁机抓紧提升演技,转型升级,可能就会在下一次市场洗牌中被淘汰出局——对此,人们倒是喜闻乐见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