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资金大潮退去 裸泳企业还能躲多久 /

中国资金大潮退去 裸泳企业还能躲多久

近日,中国媒体《网易新闻》报道,深圳保监局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一份题为《深圳保监局建议关注前海人寿现金流风险》的文件。在文件中,深圳保监局提报前海人寿存在“经营情况堪忧”、“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等重大问题。对此,前海人寿所发表的声明仅表示公司现金流稳定,但并未积极驳斥相关传闻。

据消息指出,自2016年12月起,中国保监会接连对前海人寿做出停止销售“万能险”产品以及撤销姚振华的董事长职务后,过去“来钱快”的保险业陆续面临严峻的资金流动压力。然而,在当前中国政府严管金融风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接连浮现出资金流动不畅的问题。

自2016年底以来,中国科技企业头乐视便传出多项研拟项目遭冻结的传闻。而早先通过举债而快速扩张的海航集团、安邦集团、恒大集团也接连传出资金链紧绷问题。此外,在2017年3月,香港上市公司辉山乳业也因涉嫌数据造假而遭到市场做空,甚至出现了单日股价下跌85%的历史纪录。

在当前中国经济浮现“去杠杆”迹象的同时,中国企业所承受的资金压力达到波段高点。市场密切关注中国是否将涌现一批因资金紧绷而“裸泳”的企业。

包括前海人寿在内的诸多中国企业都出现现金流不稳的传闻(图源:VCG)

“裸泳者”即将浮现

著名企业投资人巴菲特(Warren Buffet)最经典的语录便是:“只有在退潮之际才能知道谁在裸泳”。近期,在中国政府严管金融安全之际,越来越多靠钻政策门缝而快速成长的企业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以往靠着并购而快速膨胀的企业正因过高的负债率以及投资回报率低下而遭受市场质疑。

2008年金融危机后,面对外部需求持续疲软,出口已不足以维持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为维持经济增长动能,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进口替代政策,通过松绑企业管制措施来鼓励企业整并,最终达成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虽然中国政府积极为产业整并提供条件,但企业的发展思路却是“做大重于做强”,其中最显著的案例便是乐视、安邦、海航等企业。凭借着政府政策支持,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互联网+”等产业则进入迅速增长阶段。

虽然集团资产量呈现火箭式上升状态,但举债并购并未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显著帮助。以前海人寿为例,在2016年上半年,该公司投资收益为129亿人民币(约合19亿美元),但扣除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增量的473亿外,前海人寿实际投资收益为负344亿。而类似的案例也发生在大举扩张财务杠杆进行并购的海航集团上。

然而,当中国社会债务比重来到了历史新高水平,在企业生产力未获得显著提升情况下,企业通过举债来扩大资产规模的空间已到达极限。随着全球性货币政策转向迹象日渐显著,为降低运营成本,企业纷纷加快“去杠杆”步伐。对只重体量但体质未出现好转的企业而言,迎面而来的危机便是资金链紧绷。

为避免陷入“去杠杆”产生的资金漩涡中,企业加快出清业外投资的步伐。在市场竞相去杠杆以避免“被套”情况下,资金水位快速下降,市场即将看见谁是“裸泳者”。

中国进入“去杠杆”周期,企业对于举债也多所顾虑(图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新陈代谢契机到来

自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过度膨胀的企业开始通过“去杠杆”来调整自身体质。近日,据市场评估,前海人寿在2017年恐将迎来一波金额上看600亿人民币的退保潮。此外,在早先过度烧钱后,乐视集团也陷入左支右绌的资金周转陷阱之中。

根据最新消息表示,为筹措所需资金,乐视近期将出脱手中持有懒财网股份。若是资金状况未能好转,乐视短期内仍将继续出脱旗下资产以确保集团核心事业能持续运转。类似的情况已在金融、互联网行业蔓延,并持续延烧至杠杆水平过高的各个领域。

持平而论,对于依赖资金兴奋剂甚深的中国经济而言,如何提高投资效率,让企业从粗放型增长转型至集约型增长才是当前首要问题。在中国经济持续筑底之际,企业加速“去杠杆”或许会对短期经济稳定造成影响;然而,就中国经济的长久发展而言,这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血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