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环保博弈白热化:北京政府已无退路 /

中国环保博弈白热化:北京政府已无退路

中国大陆内部事务的复杂性似乎在环境保护的话题中得到了印证。

北京时间5月28日,中国大陆官媒新华社用中央政府的视角和立场罕见地批评了地方政府抵制中央环保督察组,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媒体称,在中国大陆,近年来环保督察组被少数违法企业“拒之门外”案例,涉事企业从躲避到无视,甚至暴力相向,猖獗之态,不一而足。官媒新华社怒问,“违法企业为何如此胆大妄为?”

分析指,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博弈,即将进入到“白热化”层面,中央政府依赖于政治党最高权力者的支持,却依然要面对近乎“抵抗”式的利益冲突,中国大陆事务的复杂性不自觉地落在了环保议题上,民众的观望与舆论的观察都只能让北京政府变得更加坚强,因为已没有退路可走。

复制“纪委经验”

中国大陆正在重复欧美大陆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为自己犯过的错误而用高额的代价弥补——环境的污染已经到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了,治理环境成了中国大陆中央政府的唯一选择。

在PM2.5终于成为中国大陆气象学上一个官方公开观测指标后,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不仅让首都北京和京津冀经济圈受害,甚至在中部江南地区的上海、南京和东南部的深圳,都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

环境问题困扰京津冀甚至全中国的发展(图源:VCG)

这样让中国大陆的中产以上阶层内心十分恐慌,他们原本以为在经济上获得成功后,可以享受生活的各种美好感受,但空气质量出现了极端恶劣状况让他们难以平复心情,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阶层人士为了子女的健康而迅速地决定移民了。

中国中央政府显然是看到执政党近年来整肃运动很有效果,而产生了效仿的愿望,复制“纪委经验”——设立“中央环保督察组”,陆媒称之为“环保钦差”。

中共内部的纪律检查部门通过设置“中央巡视组”的方式,有效地制止了党内干部的贪腐行为。中央政府和中共高层都认为,“中央环保督察组”带着与“中央巡视组”相同的权力意志,能够替代“中央”完成环保事务的督察。

政治观察人士指,中国大陆的环保问题实际上可以还原为利益集团的圈地运动,而站在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层面上看,“中央环保督察组”是代表中央政府与中共高层,前往地方消除环保问题与地方利益链条的关联,但地方利益是不会轻易“就范”的。

分析认为,中国大陆涉及环境污染的企业,通常很难与地方政府官员直接关联起来,而地方环保局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管理,仅凭“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巡视很难做到一劳永逸。

地方态度的“两层皮”

陆媒质问地方政府“违法企业为何如此胆大妄为?”,而在中国省级大员的表态方面,丝毫看不出“不配合、不合作”的迹象——地方态度的“两层皮”实际上架空了“中央环保督察组”效用。

2017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入天津前,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誓言要“”做好‘扒一层皮’的准备。要求天津市、区各级党委政府、政府部门负责人,对督察组不能敷衍应付,“如果应付,不但是对事业不负责任,对天津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

天津市委书记曾要求做好环境治理“扒一层皮”的准备(图源:VCG)

不过,舆论认为,李鸿忠是目前中共省级大员中,在口头上向中共最高领导人表示效忠次数最多的官员,有此表达不足为奇。

评论人士表示,“环境保护被一些地方政府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是中央政府和中共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省级官员是否能够管理到企业层级,这对中央政府和中共来说如果处置不当,“中央环保督察组”的作用形同儿戏。

不过,相比于官媒新华社怒批地方企业的“胆大妄为”,实际上中国大多数污染企业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迎合中央政府的。

“APEC蓝”被认为是中国大陆民众在环保方面对中央政府产生依赖感的由头。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城六区空气接近一级优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

媒体称,APEC蓝是中国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

此后,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阅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又出现了“阅兵蓝”。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为保证空气质量,中国命令北京及周边六个省和城市的1万多家工厂、发电站和炼钢厂在阅兵周大多数时间里停工或减产。

分析指,应该承认,中国污染企业的“国家观念”很强,每逢国家举办重大活动时都能做到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配合中央政府,不过,“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出现会让这些污染企业背后真正投资者们的利益受损,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的。

在环保问题上,究竟是谁在与中央政府“胆大妄为”地对抗,这恐怕也是舆论也在关注的话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