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新加坡外长中国不太可能转向民粹主义 /

新加坡外长:中国不太可能转向民粹主义

在特朗普胜选、英国脱欧之后,很多人认为,世界正在朝着民粹主义的方向转变。不过,新加坡《海峡时报》近日的刊文认为,作为“文明型国家”的代表,中国则不太可能转向民粹主义。

当地时间5月29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刊载了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的文章:《像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不太可能转向民粹主义》。在文章中,杨荣文认为,中国不太可能走西方国家转向民粹主义的老路,这和中国的“文明型国家”(civilisation-states)特征密不可分。

杨荣文认为,中国和西方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在于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自2,000多年前的秦代就是依靠严格执行法律来统一中国。尽管秦朝短命,但之后的汉朝则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秦汉时期对中国的法治思想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在西方主流媒体中,胜选的领导人往往和其血统、种族、宗教、过去的黄金时代等相联系。但是中国的组织形式则不一样,中国人不会允许一群将军或者亿万富翁来统治自己的国家。在中国人看来,领导军人和商人的应该是学者,而非相反。

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通常在晚饭时间播出,这样中国人就能了解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活动。中国的新闻也和美国的不一样,西方人往往简单地把中国的新闻称作“宣传”,但是实事求是来说,中国的老百姓通过新闻了解的时事比欧美民众要强很多。

中国的新闻,要先考虑的是信息属性和教育属性,而非娱乐属性。

《海峡时报》刊载的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的文章(图源:《海峡时报》报道截图)

杨荣文表示,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中国的同质化趋势更为明显。在中国,90%左右的人为汉族人,历史上,汉族建立的王朝可以轻而易举地征服其他民族作为殖民地,但他们没有这么做。这也是中国学者将中国称为“文明型国家”的原因。

在中国,藏族和维吾尔族之所以能够和汉族人亲如一家,并不是因为法律的约束,而是因为其独特的习俗。在汉族人内部,尽管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大家都有同根同源的基本认同。

杨荣文认为,在中国,如果有民粹主义思潮兴起的趋势,中国将会对其进行压制,这也是中国不太可能倒向民粹主义的主要原因。

不过,中国也并非对民粹主义完全免疫。技术的革新让中国出现了一些和西方类似的问题。不过,尽管中国在一些领域西方化了,但是中国不可能成为西方国家。中国在面临和西方相似的问题时,往往有自己的解决之道。

中国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影响到了周边国家,诸如日本、韩国和越南。这些国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这些国家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