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闭关锁国多可怕特朗普的莽撞是美国灾难 /

闭关锁国有多可怕特朗普莽撞不仅是美国的灾难

在一次令盟邦深感失望的欧洲访问之后,特朗普终于兑现了他的大选承诺,于6月1日在白宫玫瑰园宣布了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的决定。

这份《巴黎协议》乃是由195个国家和地区共同于2015年12月签署,被普遍视作是史上最大规模、最可行的全球气候治理方案,因为它所具有的国际法性质,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环境政策的刚性约束。

在社会层面,地球变暖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潜在灾难,以及人们思想认识的进步,也使得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了气候保护的重要意义。

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是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图源:新华社)

某种程度上,遏制地球变暖,保护气候环境,可以说甚至已经超过自由民主等政治诉求,成为了更普世的价值观念。

正因如此,特朗普的莽撞决定刚一宣布,就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舆论的一致反对。

纽约市市长、匹兹堡市市长、加州州长都已经在第一时间表示,他们会继续遵守《巴黎协议》的标准;时代杂志主编、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CNN资深时事评论人扎卡利亚(FareedZakaria)也直言,“从今天起,美国辞去了全球领导者的身份”;“疯子”、“愚蠢”、“不负责任”等针对特朗普的形容词,在美国舆论中不绝于耳。

金融时报、BBC、卫报、法国24等欧洲媒体,更是直言美国已经将自己孤立,世界接下来只能仰仗中国和欧洲。美国的盟友们,也纷纷对这一决定进行了强烈批评。

而中国外交部也再度重申了总理李克强前一日的表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的共识,也是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中国将坚决履行承诺”。

中国在应对气候问题上加强与欧盟的合作态度显然要比特朗普高明(图源:AFP/VCG)

一时之间,美国因特朗普政府的决定而站在了国际社会的对立面。关于这点,特朗普却怪不得他人。

从1980年代开始,气候与环境治理这个议题便被多次辩论。最初虽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但在过了二十多年的政治争论、公开辩论及各种学术研究之后,人为因素对气候和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各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讨论重点,都已经从是否认同这个问题的存在,转变为如何减少碳排放量以降低未来的暖化,以及如何应付预计的后果。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已经清晰的认识到,气候与环境问题牵涉着全世界,这也即是说,治理工程必然有需跨国界的合作。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才会有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以及2015年的《巴黎协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得到中国和美国同时签署的《巴黎协定》,使得全球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在2016年连续第三年持平在321亿吨的水平,尽管当年全球经济增速高达3.1%。这让全世界看到了各国通过合作,将世界推向正面发展趋势的可能。

然而好景不长,美国在努力参与了一年多的时间之后,再次回到了之前拒绝合作的态势---特朗普的一意孤行,是最大的动因。

早在2012年,特朗普便在Twitter上放话,说“气候变暖是个巨大的谎言,是中国人胡诌出来骗美国人钱的”。在2016年竞选总统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贬低民主党的竞争对手,他将美国奥巴马政府签订《巴黎协定》的决定描绘成一大败笔,并继而许诺自己一旦当选总统,便会带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继任几个月之后,特朗普总统出于所谓“为了美国的家庭和未来”,毅然不顾国际社会和美国商界、学界、政界、民间,乃至诸如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女儿伊凡卡(Ivanka Trump)、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等人的劝阻,一意孤行地退出了《巴黎协定》。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特朗普为何会做出这般抉择?其一,是特朗普个人性格的因素;而其二,则是出于他这番舍本逐末抉择背后偏激的政治策略。

一方面看,特朗普在宣布退出协定之前,刚刚结束首次出访行程。在欧洲访问并参与北约(NATO)和G7峰会期间,特朗普显然与其他欧洲领导人之间显然有着巨大嫌隙。这从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过去能够依赖美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的表态,以及法国总统马克隆(Emmanuel Macron)面对特朗普时充满对抗性的身体语言便可见一斑。按特朗普的性格,这一“亏”是肯定要还回去的。回国后,特朗普立刻高调炒作,并最终退出巴黎协议,这过程中不排除

有向欧洲领导人们“还以脸色”的因素。

这其实是很可怕的---全球头号强国的领导人,竟然这般意气用事,将自己的情绪反映在关乎全球的政策之上。不过,从此前的“禁穆令”、到近来开除联邦情报局(FBI)局长的决定,再到现在退出巴黎协议,一次又一次的例子证明,特朗普就是这样的性格。

另一方面,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的说法,是为了遵守竞选承诺。6月1日宣布退出之后,他还在Twitter上表示,是匹兹堡等美国选民们支持了他,而非巴黎市民。

以当前的经济理由退出“巴黎协定”显然是短视行为(图源:VCG)

这时人们不禁反问,为什么这样偏激的政治主张竟然能够为特朗普赢得总统大位?其实这与美国的社会现况是分不开的。

在环境治理这个问题上,美国其实于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在气候治理这个问题上来回摇摆。根据一家专门分析政治动向的美国机构(公共政策民调基金会/Public Policy Polling)2013年4月所做的调查显示,有37%的美国民众认为全球变暖是一场骗局。

与此同时,很多国会议员(主要是共和党)至今也依旧不承认温室效应的存在,不承认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尽管科学界已经确认过去50年可观察的气候改变的速度是过去100年的双倍,并由此总结出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正是因为这般充斥在美国社会的反智现况,美国的政治决策才往往悖逆世界潮流。

20年前,美国在克林顿(Bill Clinton)政府时期拒绝签署《京都协议》,令气候与环境治理这一全球工程搁置了十多年,当时便招来国际社会的不满;如今特朗普在美国已经签署《巴黎协定》之后再次反悔,就更加激起了全世界的愤怒。

倘若说特朗普退出协定的决定是源于他自身的短视和自私偏激的政治策略,那么诸如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等共和党议员对此决定的支持,就凸显出美国另一个问题---美国政府历来基于利益而非道义和承担的世界观。

作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国家之一,美国一直不愿轻易舍弃自己挥霍资源的既有生活方式、不愿与他国分蛋糕。这一方面令国会议员们不愿对现状做出改变,另一方面也给了石油、天然气等产业的利益集团对政治施加影响力的契机。

正因如此,美国虽然有着全球最顶尖的科研水平,但是却无法将理性反映在国家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虽然美国媒体、政界和民间都不乏反对声,虽然学界每年发表全球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相关论文,但总统依旧可以通过这个影响到美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经济就业、以及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政策。

更是因为这样,这位总统才会至今都不需要收回自己否认气候变暖事实的言论,并且还能获到不少华府议员们的支持。

毫不夸张地说,特朗普的这个决定无疑螳臂当车。在全球百多个国家决心合力治理气候环境的大趋势下,特朗普正令美国丧失了参与未来几十年全球最重要的议程之机会。

要知道,巴黎气候协定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份关于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协定。从本质上看,这关乎各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权”,是非常重要的、由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一致达成的、有关国际发展格局和国际政治的协定。

无论是中国、欧洲,还是世界除了叙利亚、尼加拉瓜、和美国以外的所有195个国家和地区,都已做好了共同面对气候治理过程中所有挑战的决心和准备。时下,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且有着高人均水平的碳排放国,必须承担起其该有的责任。

否则的话,且不说欧洲等美国的传统盟友会进一步选择“向东看”,不再冀期望于美国;且不说美国将自绝于国际社会;便是当国际社会在中欧等国的带领下,通过环境治理的过程大力带动新能源产业的迸发,将原本沉重的包袱转换为丰硕果实的时候,美国届时更会发现自己今日“闭关锁国”的决定有多么失算!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7-06-05 15:26
    您已点过赞
    本帖最后由 zhouhuihui 于 2017-6-5 15:28 编辑

    美国出这个组织75%的钱,给别的国家搞清洁能源。美国退出了,其他国家急眼也正常。不过川普是美国总统,并不是地球球长。加拿大什么时候出这么一个为本国人民考虑的好总理就好了。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