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对话房宁民主非最大政治现代化艰难爬坡 /

对话房宁:民主非最大政治 现代化艰难爬坡

中共十九大临近,除了外界普遍关注的人事布局外,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这一习近平时代的最大挑战,也再次成为舆论聚焦的重点。这其中,既包括制度层面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又包括实践操作层面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包括如何以现代化的眼光来认识中国、看待中国的“思维现代化”。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多维新闻记者专访了曾两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授课的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

在房宁看来,相对于制度、民主这样的大概念,“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实际上是更加具体的、更有操作性的概念。中国政治发展的道路基本上已经拓清,接下来的事情更多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既有的制度与道路推行、实践下去。

具体来讲,国家治理体系聚焦于各种制度、法律、体制之间的协调性,治理能力更多的是经验性的,重点在于整个干部队伍、官僚体系的经验、素质,怎么去应对各式各样的问题。

谈到“民主”在现代化体系中的角色,房宁表示,民主在这个阶段有特定涵义,按邓小平的说法,“民主就是调动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主之上,邓小平还有一句“更大的话”,叫做“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房宁认为,邓小平并没有说“民主是最大的政治”,这“很有意思”。

在中国现阶段,提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标准,其实就是邓小平一直以来所说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也就是说,一切治理体系的最终衡量标准,就是能不能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能不能推进中国的经济持续地、快速地、健康地、环保地发展。其中的核心词,是“发展”。

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因素中,基层治理者最为关键。这些人首先需要有足够的责任心与进取心,同时还要能充分把握中央政府的政策,而不是简单粗暴或敷衍了事的工作。

治理永远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规范性的,一个是经验性的。法律、政策的执行者要正确的、结合实际的、合理的拿捏平衡,才会是好的治理。

事实上,中国在此前的四化当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进一步提升为“第五个现代化”。

房宁强调,目前对于如何实现第五个现代化还不是很清楚,但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绝不是唯一标准。

更重要的是,现代化治理要求官心和民心要多交流,因为现代社会中的民意是多元的。

房宁认为,中国要实现第五个现代化,最大的困难还在于缺乏经验。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到现在,中国仍然处于“爬坡”的阶段,过程比较艰难,还需要时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