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医生不一般 专治“癌症”书画 /

中国人的一天:这个医生专治“癌症”书画

今年33岁的熊德川就是一名画医,河南信阳人,2012年来到嘉兴,以书画修复为生,他已经救活300多幅古旧书画的“命”。(图文&视频/嘉兴日报 ...

人病了可以找医生,动物有疾可以找兽医,那么书画要是“病”了怎么办?随着年代的久远,风吹日晒,久染尘埃,经历数十上百载,越来越多的古旧书画出现发霉、断裂甚至残缺;破损的书画如同得了“癌症”,书画修复师被称作“画医”,就是要治好书画的“癌症”,默默守护笔尖下的文明。(图文&视频/嘉兴日报 王振宇)

今年33岁的熊德川就是一名画医,河南信阳人,2012年来到嘉兴,以书画修复为生。80后的熊德川走路箭步如飞,很难将他的年龄、装束与书画修复师这一职业联系在一起。“从医”8年来,熊德川已经救活300多幅古旧书画的“命”;一件破旧不堪、千疮百孔的书画作品经过熊德川的巧手修复,古风神韵得以重现。

熊德川老家河南农村,从小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高中时,他就想出国挣钱,后来自学了韩语、日语,在韩国、日本、新加坡做物流。2006年,放不下爱好的熊德川回国,找到自己的书法老师,想以书法为生,老师拍板:“写书法的人太多,难糊口;你去学书画修复吧!”

经老师介绍,熊德川来到山东济南磕头拜师,师父是一位80多岁的书画装裱修复师。三年后,2009年熊德川出徒,来到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以书画装裱修复谋生,2012年来到嘉兴。“师父家并不富裕,他不收学费,担心的是装裱修复这门技艺后继无人。跟我一起学习的有6个人,我排行老四,可惜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在做这一行。”

阳光能去掉约20%的霉,能用物理方式做到的绝不会用化学药水操作。熊德川正在修复的这幅画看似很新,但其实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它已经被上一个修复师给修坏了。由于使用化学药水处理不当,画心纸质已经非常脆,手指一捻即将成粉。正是因为如此,上一个修复师赔给了客户一万块钱。

宣纸经过溶解变成纸浆后,熊德川用镊子填补至古旧书画的缝隙中,并且挣平。“修旧如旧”是古书画修复的原则。经过清洗、揭心、修补、托心、贴折条、矾画心、全色与接笔、装裱工序后,“癌症”书画才会重新焕发生命。而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否则会断送了古旧书画的“命”。对古旧书画破损之处进行补色,这道工序称“全色”,更进一步将缺损的地方依照画意来添加线条跟颜色又称“接笔”。

“干活时看心情,心情不好时肯定不做。”修复过程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久了会非常累,熊德川的工作室里有一台古琴,靠它来调节心情和压力。

一幅古旧书画的损坏程度决定了修复的难度,也影响到修复的时间。“一幅发霉的画,碎成了361片,花了半年多才修复好”,那是熊德川救过“病”得最重的一幅古旧字画,“就像完全打乱的拼图游戏,首先得把碎片拼成一幅画,残缺的画心要补上去,画面内容也要接上去,而且不能有痕迹,这也要求修复师具备一定的书法绘画基础。”

熊德川把师父教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变成教材开始教学生。从2009年到现在,他已教了783位学员,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学习时间从一个月到半年不等,从18岁到75岁的学员都喊他老师。“学员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他们大多是学习手工装裱回家开店谋生,真正学修复技艺的没几个。”尽管熊德川反对机器装裱,但是普通书画爱好者又难以接受手工装裱的价格,机器装裱也被列入学习课程。

“日本人发明的书画装裱机,它用化学胶膜将画心和背纸粘在一起,一旦破损就无法修复。装裱机传到中国后被改造生产,追求利润的装裱画廊用它取代手工”,熊德川很惋惜,“其实日本的手工装裱修复技术非常好,他们根本不用自己发明的机器。”2015年,熊德川摸索出一套“手工机裱”法,既保护了画心,又提高了装裱效率。学员大多冲着开店谋生的目的学习,课程结束后,熊德川为学员们一一列出开店所需的物品和预算。

熊德川配制固色画心用的胶矾水,配制比例非常严谨。

制作浆糊的学员被刺骨的水冻得手发紫。修复装裱书画所用的浆糊与生活中用的不同,要求浆质白净,粘合力强,浓稀度可调而粘性不减,需要自己用面粉制作。

熊德川用舌头尝配制好的胶矾水,通过经验判断“粘”“涩”的程度是否可以使用。

熊德川用染料和药品配出古画的色彩,对修好的画心和命纸染色。

处理好之后的画心整体托色,以恢复到画作同一年代时的品相,这也是古旧书画修复的原则——修旧如旧。

对全色后挣裂的画心做挑色映染,保证画面干后颜色的统一,且对接处看不到拼接痕迹。

染好色的画心会恢复当年的品相,画面经过返铅还原后焕发了精神。

熊德川借助放大镜,对画面细微处全色、接笔。

熊德川和学员们一起对拼接好的画心断裂处加折嵌条加固。

一幅残缺的书法作品背面,熊德川小心地拼接。

一名学员在帮熊德川翻转修复的书法作品时不慎失手。

对一幅残缺极为严重的书法作品拼整归一,把零碎的小片还原到原先的位置。

破损的古旧书法作品已经成型,熊德川用湿毛巾对画心正面继续蕴色。

一幅已经托好的丈二(4.2米*1.2米)的画心铺在地上,熊德川小心翼翼地进行背纸对接处理。

熊德川把修复过程中的一些难度不大的步骤示范给学员们看,放心交给他们去做,让学员们锻炼手艺。

裁刀功是手工装裱的基本功,也是学员的第一课。看似简单的裁纸,学员起码要练习两天。

熊德川在为学院示范裁纸的方法。

来自安徽六安的43岁学员冯玉学以前在厨具厂车间做抛光工,开画廊的弟弟介绍他来学装裱。冯玉学已经裁了三天的纸仍旧觉得很难。

一位学员对着刚托好的画心吹气,防止画面背后与挣子互相粘合,这样才能保证装裱的作品下墙时画心不被破损。

来自西安的女学员马慕容刚刚18岁,她用半年的时间学习修复技艺,也是熊德川最小的学员。

熊德川在工作室不远处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毛坯房,一间是自己一家三口住,另外两间是学员宿舍。工作室中,熊德川把技术和开店经验教给学员;宿舍里,熊德川偶尔也展露一下自己的厨艺,让远道而来的学员把这里当成家。

男学员宿舍中,熊德川和学员下象棋。虽然条件比较简陋,但是熊德川说:“这比我学艺的时候条件好多了,那时我们六个师兄弟同睡一个土炕。”

熊德川买了一套二手的KTV设备放在工作室,累了的时候会打开音响,对着电脑上的MTV高声唱几首歌,来缓解高度集中的修复工作所带来的疲惫。

熊德川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学员们的装裱练习作业。熊德川说:“这个社会很物质,干我们这行发不了财,真希望有更多的人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门传统手艺学到手,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