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京人事布局排定 习近平用人观下三驾马车 /

北京人事布局排定 习近平用人观下三驾马车

在北京的人事安排完成了程序性的动作后,中国主要地方人事的基本格局已定。

北京时间6月23日,中共政治高地北京的地方选举程序终于开启,会议选举蔡奇为市委书记,陈吉宁、景俊海为市委副书记。这个名单并未超出之前舆论的预期——5月27日,中国官方宣布蔡奇接替郭金龙成为新的北京市委书记时,中国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调任北京市委常委、副书记、代市长——两人需要在程序性的地方党代会选举中正式获得名正言顺的职位后,便可在中共十九大成为习近平的政治盟友,并执行中共主政者对“新北京”未来方向期许,这凸显了习近平主政中共后的用人观逻辑。

蔡奇的重任

中共对地方官员的任命背后,包涵了极为丰富的意蕴。

北京是中国政治高地的核心区,其最高长官应该具备“政治立场坚定”的特点,而曾与习近平有长期共事经历的蔡奇,显然符合这个标。

尽管之前舆论普遍认为蔡奇在政治仕途上有上升的空间,但都没有料到蔡奇“火箭上升”的状态。

蔡奇的仕途之路被认为是“三连跳”,突破了较多中共用人的规则性框架(图源:VCG)

从蔡奇履历看, 1980至2002年期间,习近平在福建任职17 年,其中14年蔡奇在福建工作且与其有交集,在习近平出掌浙江前两年,蔡奇又先到浙江衢州市任职,两人之后又在浙江共事4年多。

评论人士指,蔡奇与习近平多次、长时间的官场上下级关系,而被认为受到中共核心的高度信任,实际上是符合中国首都的政治需求的。

实际上,蔡奇身上还有一个十分具有特色的标签——“大V网红高官”,这是在中共高级官员的行列里至今仍鲜有同类的一个标识。

很显然,是互联网显露了蔡奇在中共官员行列里的与众不同,蔡奇因此被指是中共官员执政透明化开启者,而这种对于新媒体的熟悉,蔡奇主政北京也被认为是契合北京这座中国首都现代化城市气质的。

分析指,正式上述因素的存在,能够让中共高层将“得力、熟悉、放心”的蔡奇列为北京市委书记人选。

陈吉宁:与蔡奇的“绝配者”

陈吉宁成为北京市市长,这是让很多政治观察人士“没有想到的”人选。

出身清华大学的陈吉宁曾经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环保领域具有人本主义精神的官员(图源:VCG)

有观点人士则认为,蔡奇与陈吉宁,事实上这是个让更多人都想不到的“绝配”。从蔡奇与陈吉宁的任用上看,中共对北京的定位以及主政者的人选的考量,思考得相当充分——北京不仅需要硬性的政治定位,更需要软性的“人文与宜居”的城市功能定位,而这个最佳的执行人,在中共政坛上遴选后,陈吉宁被认为是“当仁不让”。

1964年出生的陈吉宁,籍贯吉林。他在清华大学攻读本科和研究生学位之后,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取了博士学位。1998年,陈吉宁回到清华,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担任副主任一职。

陈在2015年由清华大学校长转任中国环保部部长时,已经是罕见地仅用3年就实现从副部级到正部级的跨越,成为中国“最年轻部长”,2017年5月,再次晋升京畿就职,显然超越了舆论的“想象力”。

陈吉宁亦是中共官场的“异类”,一度成为中国大陆的新闻人物——他刚上任环保部长就同步发生了柴静的《穹顶之下》的环保热闻,据称陈吉宁的回复非常积极,甚至多次联系柴静本人。

蔡奇给陈吉宁所作的北京代市长的就任说明时,有意强化了陈的“环保身份”。

分析指,未来中共希望陈吉宁的主要工作是要把北京发展的核心转移到“生态人文环境”领域,北京的发展方向就是宜居的大城市,以人本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

景俊海:陕军底色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中共政治惯例,排名第三的北京市委副书记景俊海在到北京履职前,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景俊海曾在陕西省工作多年。而景俊海2016年8月,从时任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奉调入京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后,舆论称,中国大陆政坛的“陕军”正日渐凸显。

陆媒称,景俊海主管陕西省委宣传部期间,一手策划并推动将习仲勋的墓园扩建成陵园(图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

政治观察人士认为,目前北京人事的“三驾马车”的组合,已凸显习近平的用人观——蔡奇的政治可靠与陈吉宁人本理念的搭配,加上景俊海西北人笃实性格背后的智慧——硬性、软性的要素齐备。

分析指,十八大抑或十九大,对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而言,想要达成“改造中国”的雄心和执政目标,必然需要一批有能力,懂政治的人才留在自己的身边,成为左膀右臂。北京人事布局是习近平用人观一个标准的样板,亦是当下中国官场的政治逻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