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习近平访德前奏 中国施展“熊猫外交” /

习近平访德前奏 中国又施展“熊猫外交”

6月24日,两只来自中国的大熊猫“梦梦”和“娇庆”抵达德国柏林,开始它们为期数年的异乡生活。几天后的6月27日,中国官方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

相似的情景发生在2014年上半年。当年2月23日,两只大熊猫“星徽”和“好好”抵达比利时。3月30日,习近平抵达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大熊猫似乎是扮演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外访“先行官”的角色。

此次中国旅德大熊猫在过去几天里,受到当地民众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也得到隆重的欢迎场面。这种场面在过去几年里已经上演多次。显然,对大熊猫这种生活的喜爱,超越了国界和文化。

大熊猫经常被简称“熊猫”,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生物,也被该国称为“国宝”。近年来,它们纷纷走出国门,在外寄养或巡展,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特色。这种外交方式被称为“熊猫外交”,中国的大熊猫们也有了“外交官”的称号。

“熊猫外交”在近数十年才大规模展开,其间不乏诸多争议,也曾一度暂停。如今,这种外交形式已经实现尽可能多赢的局面。即使是对远渡重洋的大熊猫们来说,也是如此。

资料显示,中国外交首先使用大熊猫发生在公元685年。当时的中国首位女皇武则天把两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邻国日本的天武天皇。

1974年中国送给英国的熊猫佳佳(图源:Getty)

1941年,中国政府向美国赠送了一对大熊猫,以对其救济二战中的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为中国现代“熊猫外交”之滥觞,并开创了政治性赠送的模式。1946年又向英国政府赠送了一只,则是大熊猫作为国礼出国的开端。

1957年至1982年间,中国以政治性赠予的方式共向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9共赠与24只大熊猫。

由于人类活动区域扩大和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等原因,大熊猫一度被列为濒危物种。即使经过近年的拯救性的恢复后,目前野生大熊猫数量也不到2千只。

大熊猫也是一种性情平和、可爱呆萌的生物,很容易俘获人类的爱心。在全球化的时代,迅速被全球民众所知,而且受到普遍的欢迎,甚至可能是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例如,《功夫熊猫》系列影片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2016年9月29日下午,中国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传出的一张小熊猫头下脚上摔倒在地的照片得到国际性媒体的广泛转发,而且被多次评选为年度新闻图片。

不过在一系列商业性或政治性的对外活动中,也出现了许多的争议,特别是担心影响到大熊猫物种的延续和生活水平的下降。

1982年,为了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性号召,中国政府一度停止赠送大熊猫出国。此后,有关大熊猫的政治性和商业性的活动都受到较大限制。

不过,随着中国继续对外开放,以及世界人民对大熊猫的极其喜爱,“熊猫外交”并未完全消失。

一位研究“熊猫外交”的学者凯瑟琳·白金汉(Catherine Buckingham)与其论文的合著者将现代“熊猫外交”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据其所述,中国曾有“租借一只熊猫”战略:以每月每只熊猫5万美元的价格向外国动物园租借熊猫。这一战略帮助中国增加了收入,其中一部分收入用于保护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中国出现一种新的“熊猫外交”现象。大熊猫会在重大贸易协议签署之后很快被租借给贸易伙伴,作为一种表达建立两国密切关系的方式。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