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给习近平“带话” 香港泛民会否如愿? /

给习近平“带话” 香港泛民会否如愿?

适逢香港回归2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马不停蹄”在香港接连出席各项活动。通过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他提出“行稳致远”、“三个相信”等说法营造基调,希冀在香港社会传达中央对特区政府的肯定、支持、重视。

另一边厢,香港民主派社运组织每逢7月1日都会进行“七一游行”。眼见中国最高领导人和香港近距离接触,各个民主派组织也不甘坐视机会溜走。

不只是已连续20年主办游行的“民阵”等“老牌队伍”,近年新兴的“香港众志”等激进组织也都采取行动。众志秘书长黄之锋等人在习近平到港前夕两度“占领”广场,最终却被警察带走。

针对这次访港之行,港府上下不可谓不重视。习近平到港之前,警方就曾“放风”称此次所受的恐袭威胁“颇高”,更派出万人安保队伍,从高空狙击手到地下排查部队一应俱全。

各个组织的游行申请也理所当然地被妥善安排。民阵召集人欧诺轩就曾表示,他们原计划30日晚间加开集会,缺被安排远离习近平下榻的酒店,一年比一年远。

香港民族党在百名警察严防之下取消集会(图源:香港01)

在20周年之际,炎热的天气令香港会展中心内外一天一地。一边是在“庙堂”内的中央赴港代表团,一边是“江湖”里的激进团体。在警方严密部署之下,双方被隔开、被拉远,宛如两个世界。

然而,正如民阵集会的主题,这泾渭分明的世界在两人身上产生了交集。

“释放刘晓波 法办梁振英”

在远离香港数千公里的中国沈阳,一名身患癌症的学者“不情愿地”在医院接受治疗。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身形瘦小却能量巨大,曾因“颠覆国家政权”在世界范围引发关注。

香港民主派曾对刘晓波被判刑一事与中国官方针锋相对,此次也不缺席。香港众志、支联会、民阵等组织敦促允许刘晓波出国就医,反对官方拒绝让刘出国的决定。

“他不愿跟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往前走,而愿意以逆水行舟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是刘晓波患癌消息传出后,中共《环球时报》对刘的判断。

网传刘晓波(左)在医院接受治疗照片(twitter@zengjinyan)

在刘晓波事件上,激进者呈现出与刘同样的“逆水行舟”,在针对另一个人时更显“与众不同”。

尽管民阵并非全部由激进本土派组织构成,但其集会主题“释放刘晓波 法办梁振英”却道出激进派的两大针对对象。

作为香港民主派分裂后最为“逆流而上”的一方,激进派坚持反对中共及港府,更称特区政府特首梁振英为“狼英”。

而被他们唾弃的梁振英,在此次习近平访港期间获赞“充分信任”、“充分肯定”。

习近平一行人与香港激进派被重重警力隔开,双方在回归20周年之际看似身处两个世界,却在这两人身上显现针锋相对,表现出香港激进反对者对中共处理内地政治和港府处理香港事务的双重不满。

然而,不论激进者如何自视正确,其行事风格已让其被隔绝在议事厅之外,身处“另一个世界”。

香港会展中心:极近、极远的世界

在上述两方对立之时,有一群人夹在中间,即获邀参与欢迎习近平晚宴的9位温和民主派议员。在确认获邀参加晚宴时,他们曾表示,计划向习近平递请愿信。

曾有民主派人士质疑9人能否如愿向习近平表达诉求,不过晚宴当天他们如愿见到习近平。虽然未能亲手向习近平递信,但仍将3封信件送到国务港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手中。

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郭荣铿说,晚宴前与民主党主席胡志伟一道,短暂会见黄柳权约15至20分钟,递送的3封信件分别表达对一国两制走样变形、重启政改、刘晓波情况的关注。

如无意外,香港泛民亲自向国家主席表达诉求的机会至少五年才有一次。没能亲自给习近平“带话”的郭荣铿认为,此次会面并不足够,中央如果想真正了解香港情况,应有实质、全面、恒常的沟通。

参与欢迎习近平晚宴的9名民主派议员(图源:香港01)

相比与习近平见面,香港人士会见港澳办官员的机会更多。对民主派此次递信请求,黄柳权给出了回应,他说自己会反映有关信息、转交信件给领导。

听得到、不偏听的信心

习近平专机抵达香港之时,曾有记者直接向习追问刘晓波一事。或因现场声音嘈杂,保安人员回应称“他听不到”。对民主派而言,则一直致力于让中央“听得到”。

正如而香港政坛两派代表色(建制派蓝色、民主派黄色),香港会展中心内外在炎热的天气下分别呈现冷暖两色调。

对中共而言,香港的“蓝色”是熟悉的颜色。郭荣铿希望,中央日后能够多方面了解港人的声音,理解香港社会状况时不应“偏听”。

与激进派“逆行”风格不同,同样是表达诉求,温和民主派愿意接受现行秩序,以合法方式进行。

香港候任特首林郑月娥曾放言弥合社会撕裂。有分析人士认为,温和派不仅是“一国两制中的一制”,其可以沟通的特点也将成为激进者“跳梁”情况下弥合社会的重要力量。

针对郭荣铿等人表达的疑虑,黄柳权给出的答复是:要对一国两制有信心。这与习近平在晚宴上的讲话基调相同。

习近平在晚宴上提出,香港人要有“三个相信”。在回归20年大庆后,林郑新班子处理激进“逆流”的同时,如何对温和者“听得到”、“不偏听”,将成为是否体现信心的一大关注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