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距离百年仅一步 从毛泽东的理想主义说起 /

距离百年仅一步 从毛泽东的理想主义说起

1921年5月19日,上海《申报》刊发一则报道称,今年春天以来,北方持续干旱,饥荒愈发严重。唐山丶内任等五县饥荒尤为严重。记者所到之处,树皮被剥光吃净,沿途饿毙者无人掩埋。曝尸荒野。田内禾苗枯死,不见绿色。村镇人烟稀落,房屋颓败,一片凋敝景色。逃荒者四处奔走,无力维持最低限度之温饱,老弱病残者和儿童生计更无保障。人价低廉,每一儿童最少只一元钱,最高价也不过50元而已。

两个月后,来自中国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等地和日本的13名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与2名第三国际代表往浙江嘉兴的嘉兴南湖一艘游湖船上举行了中共第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共就试图在中国实验出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让中国乃至世界进入一个“共产大同”的社会。

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百余名党员、团员、志愿者摆成“党徽”和“96”字样(图源:VCG)

白驹过隙,从嘉兴南湖那条游船迄今,已经过去96年,中共距离其成为“百年大党”仅有不足4年的时间。在这个关口,用怎样的眼光去审视中共在这一百年间所取得的成就,似乎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这个命题如此宏达,以至于难以全面深刻的通过一篇文章去表述。但是历史是由个体的人铸就的,不妨就以中共第一个领袖毛泽东和他的理想主义为切入点,去审视中共这个“庞然大物”是如何从一个不足百人的小党,最终成为拥有8000万党员,治理庞大中国的执政党的?

避不开的毛泽东

谈论中共,就无法避开毛泽东。如果要问过去96年,中共给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当答案在围绕“经济增长”、“国力增强”、“民族信心”等领域围绕时,人们却容易忽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想主义”——这在当时饥荒频生、列强欺压、广袤贫瘠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给中华民族重新注入了“理想主义”的特质,让这个民族从96年前开始,就可以相信在中共的带领下,中国可以最终陈给一个富强之国,与列强争雄。这既是中共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天生的特质,也是其早期领袖毛泽东本人所给这个政党后期赋予的。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年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无所不在、无处不存的世界体系,它支配着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和所有人,大家都唯唯诺诺,信奉资本主义。只有马克思敢于说不,指出资本主义从诞生那一天起,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从此开宗立派,正如中国学者李零所说,天下之学,逃杨入墨,凡是拿资本主义当天经地义的,肯定反对马克思主义;凡是反对和批判资本主义的,也往往要回归马克思主义。

在共产主义信徒的眼中,人类历史终将达成共产主义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正如毛泽东跟五台山的和尚说,咱们的共同点是要解救苦难的众生。马克思主义诉诸群众运动,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用不着许愿还愿——无神论,不信教,替穷人说话,这在100年前还处于半蒙昧状态的中国,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难道不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政党吗?

被唤醒的“理想主义”

而这个理想主义的特质,最终个人素养上糅杂着儒家、法家、道家、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于一体的毛泽东身上,被愈加放大,传递到中共整个政党,以至于最终整个中国的身上。

曾有大陆民众在一篇追思毛泽东的文章中这样评价,“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看,毛泽东的理想主义特质并非独有,其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具有这种特质,毛泽东强化了这种特质。这种特质使得中共内部不断发生的政治清洗成为一种内在必须,这种特质使得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最终击败了组织涣散的国民党政权。可以说,毛泽东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他的理想主义特质建立了强大的组织力量和道德力量,这是他致胜法宝”。

直至今天,毛泽东正安然沉睡在天安门南边庄严的纪念堂,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中国人排队瞻仰他的遗容,他制定的理论和路线仍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针。毫无疑问,没有人能够挑战他在中国的地位,毛泽东仍然影响着当今中国。

在中国官方的讲述中,这位来自湖南乡村的书生总随身带着一把油纸伞,行走在中国南方的田野,他比他的政治对手更了解中国,更善于把握中国人的需要。于是,他先战胜了那些留学回国的党内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无可争议的领袖,然后,他又打败了国民党的蒋介石政权,成为中国的领袖,并最终试图带领他的人民走向一条“人人大同”的共产主义道路。

虽然在一些观点看来,任何一个在中国官场浸淫多年的政治人物都不可能本真地保留着其原来的质朴和理想主义的色彩,但这中间仍不能忽略一个政治家当他站在一定高度时希望用手中权力去实现自己政治梦想的决心。

抛开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政治斗争,毛泽东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更是被津津乐道,他慷慨激昂的诗词,笔走龙蛇的书法以及在晚年畅游长江、重上井冈山的事迹,伴随着毛狡黠的政治权谋统一留在了中国民众的脑海中。1972年,身患帕金森综合症的毛泽东对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他生平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把蒋介石赶到了一个小岛,另一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有评论曾认为,“这大概是对毛泽东一生最精练的概括。作为一名政治家,毛泽东的行为让人疑惑,因为这两件事的本质是对立的。前者是建立一个人民共和国,后者是摧毁它。中共建政后,毛泽东失去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他的理想主义变成了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探索,从大炼钢铁到超英赶美,从大跃进到人民公社,这些探索缺乏分析和研究,后果自然是可悲的。

藏在理想背后的“现代化”

尽管从毛泽东开始,他所建立并且延续迄今的中共,有一条自始至终的“理想主义”脉络,但并非意味着他们是空想主义者。即使今天人们抨击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因为大跃进、文革等出现倒退,但是不能否认,毛56岁那年接手了一个遍地文盲、生态崩溃、数十年战乱摧残的农业国。20多年后,整个国家恢复了和平,恢复了生态,重构了东部平原的灌溉水利体系,打造了一套门类齐全,进一步发展任何产业都有基础、有技术底子的工业体系……

更重要的是,新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彻底转变。毛泽东时代开始的时候,95%的年轻人既不读书也没有可能从事农业之外的工作;到他去世那年,几乎所有适龄年轻人都要读中学——毕业后绝不想留在农村,也绝不以温饱为满足,中学教育和基层文化活动不仅普及了工业劳动的能力,更普及了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这其实揭示出了一个隐藏在理想主义面纱背后的更现实的问题——中共建党半年来,所努力的那个理想目标是什么?用更简洁的三个字回答,就是“现代化”,是一个现代的,年轻的,全新的中国的诞生,

1940年,毛泽东在延安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2014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上,在这个面向几乎所有中共省部级以上高层官员的会议中,习近平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49年后中共领导人谱系中,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一脉相承。毛泽东影响了1949至1979年的中国,邓小平也从1979年开始规划了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历程,而习近平自上任之后,其治国思路,也延伸到未来三十年。三者在领袖气魄和战略眼光上站在同样的高度。而且三个人在对“现代化”的认识上,也有着这种一脉相承的表现。

或者更简洁的总结,“构建一个现代化中国的理想”,可以成为区别于党建、政治、经济以外,观察中共建党96年以来的另一个脉络。当1921年,毛泽东在赶赴嘉兴的路上,思索如何让中国农民吃饱饭,今天,习近平已经宣布,到2021年,不仅要让14亿中国人口吃饱饭,更要让7亿农村人口全部脱贫。中国百年历史,中共百年历史,在一个回答中尽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