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十九大前禁娱?人民需要怎样的主旋律 /

十九大前禁娱?人民需要怎样的主旋律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主管下属微信号“广电时评”于北京时间7月6日发文称,广电总局正式下发通知,向全国省市电视台推荐“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参考剧目11部,“庆祝建军90周年”参考剧目6部,要求各省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确保这些重点剧目如期播出。

《通知》还强调,“宣传活动期间,各省级卫视频道原则上不得安排古装剧、偶像剧等娱乐性较强的电视剧播出,确保与整体氛围相协调。”

此次是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本年度第二次推荐重要宣传期剧目,第一批剧目是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3月份发布的2017年国家重要宣传期第一批推荐播出参考剧目,包括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参考剧目31部(其中包括《人民的名义》),庆祝建军90周年参考剧目20部(包括电影《建军大业》),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参考剧目4部。

禁娱关乎“原则”

与以往不同的是,“禁娱”并没让中国网民反感。很多网民表示,“现在都不看电视了,都看网络剧,基本不受影响。”但也有人认为,“你可以引导,但这样强制就不好吧?”

正如《通知》所示,禁娱是一个原则问题,目的是“确保与整体氛围相协调”。

有分析认为,可以理解广电总局的“苦心”,但也希望主管部门出台此政策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对于那些不拍‘主旋律’影视机构来说,本身可以选择的题材也有限,以任何理由禁播他们的作品,会给影视圈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更何况,不是所有主旋律都能像《人民的名义》那样大获好评。业内人士认为,“主旋律题材重大,很多本该传递民族大义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被肆意戏说,胡编乱造,无法获得观众青睐。”

如何把主旋律包装成人民喜闻乐见的样子,这是摆在中共宣传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政宣老办法仍属主流

几十年前,毛泽东曾说过,对于政治权力而言,笔杆子和枪杆子一样重要。几十年后,中共有时候还会使用老式宣传手法——用彩色海报印制僵硬的标语,用枯燥的电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令人费解的语言在经过仔细审查的报纸上发表文章。但习近平要求宣传机构改变这种做法。

有分析认为,中共内部有人批评宣传官员效率低下,动作缓慢,无法在互联网上占据控制权,而且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献身精神。

虽然守旧的宣传手法备受抨击,但在“新办法”没生效前,老办法仍是主流。

中国各地的电影院近日收到另一则通知,在每次放映正片之前,需播放四段政府发行的视频。这些视频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还有宣传“中国梦”、以及另外两个中共的口号、“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短片。目前还不清楚,影院方面如果不按照命令去做的话,是否会有某种后果。

中共党媒《环球时报》英文版引用电影院一位员工的话说:“许多人为了躲过短片迟到,其他人在看了正片后对短片表示不满。但也有人更支持这些短片。“短片很容易理解,传播的是正能量,与我的生活有关。”

人民需要什么样的主旋律

支持“正能量”的人不在少数。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主旋律”是个熟悉、并且颇具“中国特色”的名词。

有分析指出,在近年来中国的“主旋律”影视作品里面,历史题材占了很大比重,这些“主旋律”作品都突出宣传的一个重大主题,那就是,中共的执政地位,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但历史选择只是过去式;而人民的选择则不仅是过去式,还是现在式和将来式。

因此,“主旋律”想要得人心,就要彻底打破陈旧套路,在表达的形式、故事的叙述、感情的铺垫上多下功夫。

批评人士说,中国政治宣传还是老一套,只不过是采用了新的平台。但也有人认为,至少这显示了中国政府和国家媒体改革推新的愿望,并且开始与公众互动。

至少在一方面可以说他们已经取得了成功,那就是他们已经引起了中国年轻人的注意,并让他们开始谈论十九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