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观察站:郭文贵的虚拟帝国 /

观察站:郭文贵的虚拟帝国

他曾经是胡润富豪榜上的资本大鳄,是盘古大观——一座位于北京四环地标性建筑上的主人。但是在今天,他却以“主播”的身份活跃在网络之上。从2017年的3月开始,郭文贵在推特上不断进行视频曝料,揭露一些中国高级官员的所谓“秘闻”。

在他带着不屑一顾的亢奋和诸多污言秽语的爆料中,除了中共的政治人物,还包括诸多中国公司的高管,女明星们。

我到底是谁?

中国官场的政治习惯是从来不会跟这样海外爆料者当面对质的。但那些被他欺诈与爆料中枪的公司和高管们却行动起来,开始掀起针对郭文贵的一件件国际司法诉讼。

郭文贵却在网络视频中不无得意的笑称,美国根本就“没有”郭文贵,我是郭浩云。

查阅公开的信息,郭文贵在中国大陆常用的一张身份证上写他是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生于1967年2月2日。他还有香港身份以及多个英文名,其中一个香港身份名字是郭浩云。有关公司的简历称郭浩云生于1968年10月5日。在其视频爆料中,他表示2017年48岁,生日是5月10日。

正如他将自己的企业命名为“政泉(政权)控股”一样,从底层起家的郭文贵不信奉规则与法律,只迷恋权力(图源:@曹山石)

可能郭文贵自己也分不清他到底是谁?或者美国真的没有“郭文贵”,中国当局发出的红色通缉令也可能没有用处。

随着时间的推进,郭文贵的爆料却越来越让人生疑——夸张甚至激动的表演,匪夷所思的描述,以及直到今天都不肯出示的确凿“证据”。当然还包括被他击中的“死而复生”的傅政华(中国公安部常务副部长)们。

郭文贵的所谓“爆料”,已经变成了一场“政治秀”。他爆的越多,被证伪的事情就越多。有网友留言戏称,“郭文贵玩弄了中国,也戏耍了美国”。

美国相关机构是能够通过查询社保号,房产信息等能验证信息真假的。目前看来,美国也不想再留着他了,他可能已不被认为是具有价值的人,更像是一个麻烦制造者。详见《最新视频曝光郭文贵正密商最后退路》一文。

但他的铁杆粉丝却依旧对郭文贵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彻底爆发,不要让子弹再飞一会了。

在美国的法律中,只要在证据链条中证明其中一项证据有瑕疵,那么整个案件就会被彻底推翻。但郭文贵的粉丝们似乎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一党专制国家有着特殊的要求。只要郭文贵的爆料中能够证明其中一项是真的,那么其他的料就都很可能是真的。

产生这样截然相对的心态也并不难理解。郭文贵的粉丝们会将这样的厚此薄彼归咎于中共权力运行的不透明,不公正。近期发生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患癌症事件就是最新的一个事例,中国当局迟迟不愿意回应外界的传闻与呼吁。

当然,所谓的粉丝们可能忘记了郭文贵还是一名他们所痛恨的借助公权力首先富裕起来的那一批人。不仅有原罪,而且是通过粗暴的不正当手段持续获取巨大利益的“野蛮人”。在大陆官媒与西方主流媒体中都没有回避他的罪犯身份。

野蛮人的商业“政权”

尽管在今天,郭文贵一再宣称他的爆料,是为了中国的民主。但是如果将他20余年的发家史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与他说的恰恰相反——郭本人并不相信民主和法制,他与这个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权力和金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不顾一切,包括勒索和谎言。他的人生是由巨大的反差构成,贫穷的少年时期与坐拥巨额财富的中年时期,缺乏系统教育却需要不断面对“灰色”的社会,相信权力的同时又憎恨权力,对于自己的财富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多面郭文贵”的白描画像。

正如他将自己的企业命名为“政泉(政权)控股”一样,从底层起家的郭文贵有着自己的一套人生信条——不信奉规则与法律,毫无敬畏之心。他热衷权力与关系网,迷恋着构建商业政权。所以当他有能力时,会用尽一切手段将自己与权力捆绑。

结交权贵是郭文贵早期创业选择的一条路。在大陆当时的商业环境中,不能与权力捆绑是很难发大财的。据大陆媒体《财新网》报道,早在1995年,时年27岁的郭文贵已是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有杰的座上宾。后来王有杰的儿子王锴被任命为郭文贵旗下公司董事。王有杰认为郭文贵“讲义气、可以信任”,还曾通过儿子王锴,将数百万元人民币和美元转移至郭所控制的裕达置业存放。

在郭文贵开始进军北京房地产市场之后,他更立刻通过“权力围猎”所产生的“刘志华案”,让北京政商界见识到他的狠辣。

刘志华曾经是主管北京住房建设的副市长,因大肆受贿和生活作风被免职,并被判处死缓。

海外的一些信息认为是时任国家安全部的高官马建帮助了郭文贵,才扳倒刘志华。郭文贵第一次见到马建就直接奉送了见面礼,但马并没有当回事,可第二次见面就直接送硬塞女人。据马建称,他被郭的这种大胆泼辣的粗线条作风震惊的不知所措。

郭文贵从权力中尝到了“甜头”。他不断的借助公权力实践着自己的大鳄梦。大陆媒体公开报道,他曾经凭借帮忙“捞取”涉案的天津华泰控股集团董事长之机,利用假合同、假协议非法侵占了对方4亿元人民币。

他的生意主轴始终围绕着造假、骗贷和强买强卖等诸如此类。他甚至敢于当着财务审计人员的面烧掉自己大量的账本,让对方无计可施。

郭文贵的虚拟权力

当他失去马建这样的权力猎手,便试图“故弄玄虚”向世人展示,自己仍然是与权力牢牢捆绑在一起的。

2015年3月,就当他与财新总编辑胡舒立纷争引外界关注之际,大陆微博便曝光“某位领导和郭文贵、李友私人飞机出游”的照片。但照片中“某领导”面部被通过打码进行了影像处理。一天时间,该帖文被转发3,000余次,评论超千条。网民纷纷猜测“某领导”是谁。甚至很多网民猜测“某领导”是王岐山,以此认为郭背后“权力通天”。

而这也正是郭文贵想要达到的目的。后来这名“高官”真实身份被揭露——前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一个并不拥有实际权力的高校校长。

同样的手段也被郭文贵一再使用。在郭的口中,他的爆料很多来自于某位“比天还大”的“老领导”,但是“老领导”是谁,他却从不示人。如果真的有老领导给他撑腰,想必这些依旧在大陆居住的老领导,在听到郭文贵不断提及“老领导”三个字时,一定吓的心惊胆战。

对郭文贵的性格进行剖析,可以发现其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方法。

当2013年前,他在大陆拥有巨额的财富以及还在得到中国安全部门官员庇护时,郭文贵的手段是“借用公权力”。当逃遁到美国,财富缩水、政治靠山倒台时,他为了达到其目的,最频繁使用的手段就变成了“虚拟公权力”。

这是郭文贵最大的发明。他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创造出庞大的“权力网络”。

这也是今天外界对于郭文贵最大的质疑,因为他的很多爆料,其实就是一幕幕的虚拟大戏。曾对郭文贵进行过采访的美国《纽约时报》,也不得不承认,郭文贵对于中国政府官员的很多的指控未经证实,“他的一些说法甚至是荒谬的,很容易被揭穿。”

除了《纽约时报》外,更多的有影响的西方媒体皆未采访郭文贵。中国异见人士章立凡透露,他曾询问此事,对方回答,“报道不靠谱的新闻有违行业准则,不想浪费时间去采访一个扯谎者(lier)。”

最新的一个例证,他爆料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与大陆当红明星范冰冰开房的“裸露床照”,便被TWITTER网友很快识破,是范冰冰出演一部名为《苹果》的电影剧照。

谁在“围猎”谁?

郭文贵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对郭文贵的发家史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王有杰、石发亮、马建、张越等这些与郭文贵交从甚密的官员相继落马;李友、曲龙这些郭文贵曾经的生意密友因其而深陷囹圄。这或许可以看到郭氏性格中的另一面——极端的现实主义者。当你仍然有利用价值时,他会如同密友,值得信任。但是一旦他认为你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弃之如履。

与他做生意的方法如出一辙。当他的盟友与伙伴都相机离开与出事后,他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开始保命、保钱、报仇的“强悍”行动。他或许自誉为是中国的堂吉诃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要跟庞大的风车进行一番决斗。但他用的方法依旧是欺诈、恐吓与故弄玄虚。

这个劣迹斑斑的商人并不代表着正义一方。但郭文贵的行为的确给中国如何展开更具规范的发展带来诸多思考。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将“经济”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在并不规范与完善的制度上,不计后果的让经济突飞猛进。郭文贵这样的商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持续不断的围猎着权力。中共目前称这种这类商人为“野蛮人”。

当习近平要在商业、金融等经济领域要彻底解决“围猎”的力量来源时,这些胆大妄为的商人不得不背水一战。他们采取了或软或硬的对抗手段。郭文贵就是这其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人物。

对于中国的管理部门来讲,郭文贵通过社交与新媒体这种方式试图与中共讨价还价,的确让北京当局措手不及,他们更多采用生硬的“斗争”手段来面对。但摆在中共面前的公共危机处理,更好的理解传播与网络社交的辐射性等问题,都是中国所宣称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所绕不过去的门槛。否则就只能在一个个郭文贵事件中处处被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