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习莫拒工作会谈 中印边境会滑向战争吗 /

习莫拒工作会谈 中印边境会滑向战争吗

中印在边境对峙一事继续发酵,双方持续增兵的同时,中印官方和媒体口水战正酣。值此敏感之际,G20峰会成了外界关注中印关系的一个窗口。不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峰会期间并未举行正式的双边会谈,两人在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也未见到谈到边境问题。

7月7日,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政务参赞李凡强硬表态称只有印方无条件撤军才能实现和平解决,有威胁动武之意。在观察人士看来,中印双方都应该警惕,如果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不排除中印1962年战争重演的可能。

中国克制但底线有限

中印边境越界事件此前多次发生,但这次的不同在于事件发生在印度政府多次书面确认的中方境内。中国外交部连日来多次出示有关印度越境的照片,按照国际法的原则,印度是“入侵”了中国。

2017年汉堡G20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未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图源:Reuters)

对于中国来说,为国内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依然是重点,并且中国对周边国家外交方针坚持“与邻为善”。涉及到领土、领海争议,中国还是主张用和平、外交方式处理。南海问题是这个思路,放在当下的中印争端上亦是如此。

但中国外交部也设置了前提——印方越界人员无条件撤回。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印方开条件才撤回或者说不愿意撤回,中国在外交方式解决问题意愿无法达成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直接选择武力驱离。
值得推敲的是,《人民日报》7月7日发表了一幅地图“界限即底线”,用此表明态度,既有警告之意也有认为印度已经越过了中国底线之意。1962年中印战争前,《人民日报》用“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措辞表态。如今,《人民日报》直接用“底线”一词也预示着当底线跨过之后,中国很可能会有所动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中国出手“教训”越过底线的国家也是立规矩的一个做法。中国不仅与印度存在主权争端,在南海上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争议也尚未解决。如果在历史已经划定的问题上中国与印度还可以讨价还价,这很可能会鼓动南海地区国家借机添麻烦。中国需要在既定的界限上给出清晰的立场。

从中国国内舆论来看,不论是中国国内媒体还是民间都充斥着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言论,对于曾经的战败国——印度更是带有战胜国优越感的眼光看待。这种“以前能打赢你现在照样打赢你的”心态也会让北京高层不惧开战。

中印边境不断升级的军事对峙,很容易擦枪走火爆发冲突(图源:VCG)

被国内裹挟的印度或选择动手

印度此次越境明显是不占理、故意而为之,这背后的原因不能跳脱开印度国内的形势。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以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但从2016年秋季以来,印度的GDP增速明显放缓。2017年3月,印度的财政年度经济增长率为7.1%,是莫迪执政以来的最低历史记录。

而这与莫迪掀起的经济政策有关。2016年11月,他推行的废钞活动一度引发经济层面的混乱。2017年7月1日,印度实施自独立建国以来最大的税制改革,印度经济受到多大的影响尚未可知。废钞运动已经是前车之鉴,如何降低国内的舆论压力就变得十分迫切。

将焦点转移到外交层面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而作为邻国的中国,就成为了印度的目标。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中印之间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外界的关注。尤其是中印边境多年来对峙情况多次发生,在没有争议的地区引发对峙更容易分散国内对税改的注意力。

中印领导人实现互访后,双边关系曾一度亲密,现在边境紧张对峙很危险(图源:Reuters)

当然,印度是有着强烈大国情绪的国家,前领导人尼赫鲁就曾说过,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考虑到历史因素,印度依然没有忘记1962年战争的失败,认为这是国家的耻辱。而近年来,印度快速发展,加之莫迪本人是一个具有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领导人,经济上的荣光很容易催生“印度崛起”这样的民族自豪感。

在很多印度人的观念里,印度当年战败具有偶然性,比如中国突然发动袭击。如果双方再开战,印度未必会输。印度国防部长日前的那句“今天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就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写照。

莫迪借挑战中国之名来转移国内矛盾,而印度恰恰又对多年前的战争耿耿于怀,很可能会刺激印度军方采取“大胆”的行动,一旦印度军方出现了这种冒险去赌一场战争的念头,中印之间的冲突随时可能上演。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