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围绕刘晓波病危发起宣传战德医生沉默 /

中国围绕刘晓波病危发起宣传战 德国医生沉默

上周日开始在网络流传的外国专家为刘晓波会诊的视频,被质疑经过剪辑,扭曲了原意。而参与会诊的德国医生回国后,谢绝媒体采访,不再对刘晓波的情况发表意见。

香港邮政总局外,抗议人士准备投递明信片,寄给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刘晓波。

到中国参与对刘晓波会诊的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外科教授毕希勒(Markus Buechler)回到德国之后,他所在的医院不再回应媒体有关刘晓波的询问。此前毕希勒与他的美国同事赫尔曼(Joseph Herman)周日(7月9日)发表共同声明,称刘晓波的身体状况允许前往国外接受治疗,但必须尽快进行。

同一天,一段外国专家在会议室讨论会诊刘晓波的视频在YouTube上流传。视频显示,会议室中,中国医生用英文询问,对刘晓波是否有更好的治疗办法。据信为德国医生毕希勒的男子回答:"我不认为我们在德国能在医疗上做得更好,你们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医生到底怎么说?

香港网络媒体"香港01"周二发布了一段该视频的"相对完整版本",质疑此前流出版本有过剪辑。因为德国医生毕希勒在肯定中方的治疗后,紧接着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道的问题。他希望出国治疗,我不认为这与医疗有关,而是有其他原因。因此,我们愿意把他接走。"

同时他还回答了中国医生对飞行转运的问题。他说:"(转运病人)需要一架配备重症医疗设备的飞机,我听说你们有这样的飞机。我们也有这样的飞机。"以上两段关键的表述在最初流传的视频中均被删去。

周一,德国驻北京大使馆发表声明,对中方不经同意对会诊录音、录像并将之放到网上的做法提出批评,称这一做法"违背了德方在探访前就明确提出的意愿"。声明还指中方将录像资料"有选择地向某些官方媒体投放。看上去是安全机关在引导(对话)进程,而非医学专家。"

默克尔和习近平谈了吗?

德国政府周一表示,总理默克尔希望中方在对待刘晓波及其家人的问题上,发出"人道的信号",允许他在海外得到治疗。在上周在汉堡召开的G20峰会之前,一些民间团体和人权组织呼吁东道主德国总理默克尔利用这一机会,与习近平谈论刘晓波的情况。

美国华语新闻网站博闻社援引"德国总理府知情者"报道,默克尔在习近平访德的全程,"没有当面提及'刘晓波'这3个字,更未能就此向习施压"。

而刘晓波的友人、流亡德国的作家廖亦武则在推特上转述德国外交部官员的说法称,默克尔总理在G20峰会期间多次向习近平提及刘晓波,表示希望他能到德国治疗。"下周会有最终结果。因为习近平答应回国后,进一步了解情况,和相关部门协商。"

德国之声向德国外交部询问求证,外交部答复表示,德方对刘晓波病情的再度恶化深感担忧。"但我们同时对中方允许毕希勒教授同病人接触表示欢迎。"外交部称,将继续致力于寻求一种符合人道的解决办法。"我们同中方多次就(刘晓波的)出国愿望进行了高层的沟通。我们一如既往愿意接受刘晓波到德国治疗。"

中国官媒称刘晓波成“人质”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英文版周一发表社评,称刘晓波的癌症治疗不应被政治化。

文章认为,"一些人士及势力要求让刘晓波到国外接受治疗,或许是出于政治原因。他们的目的是利用刘晓波的病情,加大对'中国缺乏人道'的指控。那些过气的异议人士尤其希望把这件事当作一个话题。"

"不论西方如何看刘晓波,他是一个囚犯,在法律面前与其他囚犯一样,并不会在中国得到特别优待。"评论称,刘晓波仍受到狱方的监管,"对他的治疗是中国的主权,外国政府和机构无权干涉"。

评论称,中国政府无意将刘晓波当作一个筹码。相反,海外势力从一开始就对中国采取对抗的态度,并利用刘晓波作为'人质'。

律师:专机随时待命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国际上代表刘晓波的美国律师杰拉德·简瑟尔(Jared Genser)周一(7月10日)发表声明指,他已安排专机运送刘晓波出国治疗,医疗专机设有维生设备及医疗人员团队。只要中国政府容许刘晓波夫妻出国,专机即可出发。

简瑟尔还对美联社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放行并为刘小波夫妇发放护照。一旦获知刘晓波获准离境,可以在48小时之内开始医疗转运。

对刘晓波进行了会诊的德、美癌症专家在周日(7月9日)表示,他们认为刘晓波的身体状况允许前往国外接受治疗,但必须尽快进行。他们还表示,可能有对其进行治疗的"更多可能",其中包括放疗。

周日,一段有关外国专家会诊刘晓波的视频在YouTube上流传。视频中,德国医生毕希勒(Markus W. Büchler)对中国医生的询问表示:"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你们已经做得非常好。"

德国驻北京大使馆随后发表声明,抗议中方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公布会诊过程录像,称这一做法"违背了德方在探访前就明确用书面提出的意愿"。此外,"看上去是安全机关在引导(对话)进程,而非医学专家。"

"治疗是病人的选择"

简瑟尔在接受BBC"新闻一小时"(Newshour)节目的电话采访时也强调,德美医生认为将刘晓波转到国外医治是可行的,这可能让他获得更好的临终特殊治疗,让生命延长数周时间。

他指出,一个病人应自主决定接受什么样的治疗,这只能是他本人的选择。简瑟尔表示,自刘晓波病重的消息传出后, 他一直与刘晓波的家人,包括刘霞有联系。"很清楚的是,他愿意到国外治疗,而且越快越好。"但是"很明显,中国政府不愿放刘晓波走"。

他还说,刘晓波在病房内24小时有安全监视,他和刘霞两人甚至不允许单独在一起。简瑟尔认为这种情况"非常可怕"。

BBC:中国围绕刘晓波病危发起宣传战

刘晓波因肝癌晚期被转入这家医院,但值班护士却在系统中找不到他的名字。

他是中国的头号异见人士,不过这里的媒体称他是罪犯,尽管在海外他被称为中国的民主英雄。罪犯也好,英雄也罢,现在的问题是:刘晓波日益衰竭的身体成为一场斗争的关键——他病入膏肓,由此传递出的信息却要好好掌控。

中国这位生命垂危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成为一场信息战的中心。

中国官方媒体说刘晓波的癌症"不应该被政治化"的同时,又发表被泄露出来的监控录像,内容包括他在狱中和现在在医院的情况。

国际人权组织说,他们很不理解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处于看守之中,德国政府则表示,主导刘晓波治疗的不是医生而是中国的安全部门。

这一切显得很糟糕,而事实是中国政府对此心知肚明。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死在狱中,这样的事情只在纳粹德国时期发生过。如今,却再次重演。

病床秀
刘晓波在被确诊患有晚期肝癌后,中国官员将他从监狱转到医院,他最后的日子虽然活得更好的治疗,却仍然被当局监视看守。

没有人怀疑帮助治疗刘晓波的中国医生们的医德和医术。

但是德国政府说,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晓波病床边的那场秀不是他们所为,而是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包办的。

那的确是一场秀。

根据德国大使馆发表的声明,德国一名医生参加会诊时,尽管事先德国方面就书面要求不要录像,但这次会诊还是被录音录像监视了。

接着,这些材料中经过挑选的部分内容被透露给中国媒体,是要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刘晓波的治疗是很人性化的。

11年监禁

刘晓波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不久被当局关押的。

他和其他人联合起草了要求推进民主的《零八宪章》后,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11年监禁。

在中国最危险的事情之一,莫过于用任何形式提倡推翻中共一党专政。

2010年,刘晓波在服刑期间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由于他的缺席,主办方把奖颁给台上的一张空椅子。

近期,刘晓波的健康恶化。自他被确诊肝癌后,西方政府和人权组织都呼吁中国政府准许他去海外争取更好的治疗。

中国官员回应称,刘晓波身体情况太差受不了长途旅行,但两名外国医生在去医院看过刘晓波后提出了与中国方面不一样的看法。

作为妥协,中国允许两名国际专家去沈阳探视刘晓波。

海外援手这两名外国专家: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约瑟夫·赫尔曼医生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外科系主任布赫莱尔(Markus W Buchler)教授在初步的探视后发表了声明:

“刘晓波和他的家人已经要求在德国或美国完成他余下的医治。”

“虽然转运任何病人总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是两位医生都认为,只要有妥善的医疗护理和支持,刘晓波是可以被安全转运的。”

“但是,转院必须尽快进行。海德堡大学和安德森中心都同意收治刘晓波。”

中国政府至今还没有同意这一转院治疗要求。

不过,中国政府公布了一段视频,其中刘晓波似乎在镜头前说,中国医生对他很好,他的某些症状在被监禁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监控录像中有外国医生露面的片断也是要达到这一目的。

标准程序在这些监控录像中,刘晓波躺在床上,旁边站着一些医务人员。

可以看到布赫莱尔医生向站在床头背对镜头的刘晓波妻子刘霞说话。

布赫莱尔医生用英语说:“中国医生要我们来一起会诊,这非常非常好。他们全力治疗你的丈夫。他们希望我们帮忙,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姿态。”

刘霞没有回答,但肯定很难过,因为美国专家赫尔曼医生伸出手安慰她说道:“你没事吧?”

中国政府在被问及刘晓波这位最有影响力的异议人士是否能出国求医时,回答总说这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其他国家不要多管闲事。

周一(7月10日)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向发言人提出的17个问题中共有8个是关于刘晓波。但是在中国外交部网站上刊登的记者会官方文字记录,所有有关刘晓波的问题都被删除。

这是在涉及敏感问题时,北京当局的标准做法。喜欢听的话就大肆宣传(外国医生赞扬中国同行),与官方唱反调的内容就被删除(外国医生说刘晓波可以去海外求医或者德国政府说医生并没有主导刘晓波的治疗)。

鲜为人知为了检测刘晓波的知名度,我这些天一直在问普通的中国人知不知道刘晓波。

人们在回答我的问题时,总是表情茫然——呃,他是谁?

人们甚至都不知道中国已经有了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西方记者去到沈阳的医院问值班护士刘晓波在哪个病房,他们不仅不能在系统中找到他的名字,而且好像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他们还问:对不起,你再说一次他的名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问这个人啊?他是谁呀?

对中国政府来说,这显示工作完成得太好了。

对中国在海外的声誉来说,这一次总会过去的,就像以往令人不快的其他问题一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