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沉思录:“第五纵队”较量已无声 /

沉思录:“第五纵队”较量已无声

患肝癌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正在保外就医,至北京时间7月12日,刘晓波病情垂危,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生命,家属拒绝气管插管。香港大学内科学系教授梁伟强指出,倘家人拒绝接受气管插管,医院为病人进行抢救意义不大,有机会只能坚持一日,甚至最坏的情况下只能坚持数小时。

2017年6月28日晚Youtube上流传出一段短片,显示刘晓波在医院治疗的情况(图源:Getty)

此前,关于刘晓波能否出国就医闹得墙外舆论沸沸扬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晓波因起草《零八宪章》被捕入狱,并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符号,201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联合推出的90多分钟的宣传片——《较量无声》中,他被列入“第五纵队”。和他一起的还有自由派代表茅于轼、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以及被北大以“学术能力不足”解聘的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还有就是号称中国媒体界“黄埔军校”的南方系。不过这个当时被列为“头号大敌”的队伍,现如今已无声去较量。

正如前文所说,刘晓波虽然被誉为民主斗士,这次保外就医引发了国际舆论广泛关注。但相较而言,防火墙内略显冷清。事实上,在防火墙的作用下,对于刘晓波这个曾经得过了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墙内知道的人将越来越少。他的声音,为他说话的声音,也将沉入历史尘埃之中。

另一位“第五纵队队员”茅于轼以批评毛泽东为人熟知,同时在刘晓波起草的08宪章上签名。然而近些年鲜有听到他的声音。美国广播公司在2016年 6月6日刊文《毛泽东的批判者记录中国动荡的过往》,文章中称,2016年是文革五十周年,茅于轼夫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当时,中国警方发现毛派分子在茅于轼家附近活动,意图与茅当面对质。茅于轼称其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的妻子更是怕听到自家的门铃响。

而在2017年1月21日,由茅于轼等人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微信和微博无法使用。虽然天则所所长盛洪表示这件事情不应该朝政治的方向去解读,应该从法律的角度去看。但2016年10月政治光谱偏右的共识网被关停,加之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当时的评论文章,称茅于轼等自由派人士一定要汲取教训,公开做“舆论反对派”,或者“否定派”,在中国行不通。这些都显示着,茅于轼在中国现阶段的舆论环境中,已无“战斗力”。

贺卫方则一直是中共重点关注对象,同样他也在《零八宪章》上签了字,呼吁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然而他明显感受到近些年舆论的迅速收紧。在今年接受多维记者采访时称:“近些年对言论自由的剥夺,简直可以说到了无奇不有、无微不至的一个程度。昨天我发现我不仅微博没办法更新,我的博客也不能更新了,最近这个这样的一个封杀,一方面这么搞,一方面还要说自己治理现代化……这个完全在强化控制。”于是,在2017年5月下旬,贺卫方表示,他被当局禁声,不许在社交媒体发表言论。

贺卫方(1960年7月17日-),山东牟平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学家、公共知识分子(图源:VCG)

还有夏业良,他在2013年被北大“不再续聘”之后去往美国。然而他的日子混的并不如意。事实上,他之所以不再续聘,一方面是他过激的言论,所谓“因言获罪”。但根据当时中国媒体报道,称他在授课方面的“成绩单”无法让学校接受。这一点在一位熟知内情的高校教授口中得以证实,这位教授称:“学生主要批评夏业良讲课跑题,偏离课程内容。作为一个高校教师,需要有见解,但不能忘记自己的首要工作是什么。”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他似乎已然从公知甚至愤青变为妄人或者恐怖分子,他的“主张中情局训练200至500人成为海豹突击队空投中南海”这样的建议,让人惊恐,也让人好笑。或许正如中国媒体评述的那样,这些人一旦离开中国,西方对他的兴趣必将逐渐减弱,魏京生、王丹、陈光诚等人刚出国时热闹、最后无一例外走向边缘化的命运也不会例外。

最后是中国舆论场中的南方系。在较量无声的视频中,南方系的代表《南方周末》几次出现,于是也被冠以第五纵队的名号。不过南方系近些年也遭受几次劫难。多维新闻曾发文《中共亮底线 党报“南方系”止戈》,文章指出,市场化倾向较重者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也就是部分左派人士所称的“南方系”则已遭受两次重创,分别是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与2014年21世纪网涉嫌新闻敲诈事件。

中共近些年也对媒体的“党性”加以关注。或许对于南方系的一些人来说,“央视姓党、绝对忠诚、请您检阅”这样的话触及到了他们的底线,很多曾就职于南方系的媒体人纷纷出走。一篇名为《崩坏的南方报系,出走的人》的文章称,很多前南方(已离职)媒体人都对此一发展态势感到愤懑与悲伤。经过这样的整改之后,他们怀疑“南方系还是原来的南方系吗?”……沉沦如斯,不知何日才能恢复昔日辉煌?

到此,“第五纵队”已然出走逃亡散,较量无声中的“第五纵队”已然无声去较量。其实中国的改革之路从来不会坦途,改革过程中总会有激进者,也会有反对保守者。其实回头来看,所谓的“第五纵队”事实上代表了中国一批激进的渴望中国实现民主化的一批代表人物,当然其中每个人也有区分。这批人物犹如中国晚清时期的康梁,他们提出的原则和改革方案或许从理论和道理上可以说通,但与中国现实略显脱节,可操作程度也并不高。中国需要这样一批人去督促改革进程,但也需要警惕他们的善意。毕竟,改革,如同革命一样,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妥协,是“第五纵队”和中共都需要补的一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