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拼经济不应伤财政 “前瞻”恐难以为继 /

拼经济不应伤财政 “前瞻”恐难以为继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统计,各级政府2016年债务总额高达新台币25万亿元(1元新台币约合0.03269美元),相当于每人平均负债106万元,这笔历史共业,历届民选总统个个有分,不断上演“扩大公共建设以振兴经济”的戏码,不但没刺激经济成长,还导致台湾陷入以债养债、财政巨额负担的窘境。殷鉴不远,既然蔡政府号称“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务必妥善规划偿债财源,确切监管执行效益及营运管理,别走上债留子孙一途。

前瞻计划在台湾吵得沸沸扬扬,蓝绿立委还为此大打出手(多维记者:何豪毅/摄)

因为“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台湾最近很热闹。从前瞻计划条例审到特别预算案,行政院加开临时院会,立法院也举行第二次临时会处理,蓝绿阵营在议场内吵得不可开交、大打出手,不满前瞻计划的民众则在立法院周围聚集抗议。

前瞻计划旨在带头强化投资动能,带动整体经济成长潜能,目标在于着手打造未来30年国家发展需要的基础建设,既然立意良善,为何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撇除政治因素不谈,让我们回归到财政收支及以往的相关案例来检视问题。

“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第7条规定,前瞻计划以4年为期程,预算上限为新台币4,200亿元,期满后,后续预算及期程,经立法院同意后,以不超过前期预算规模及期程为之,并以特别预算方式编列,分期办理预算筹编及审议……

先看金额部分,日前通过的第1期特别预算案为新台币1,089亿元,从2017年9月起至2018年底为止,全部以“特别预算”来编列,等同以举债方式处理,而根据台湾财政部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不含前瞻计划特别预算,光是中央政府的公共债务预估将达到新台币5.48万亿元,若到施行期间、2024年底为止,纳入前瞻计划预算后,中央政府的税收将增加958亿元,但公债会递增至6.41万亿元。

财政严重失衡下,硬是举债投入公共建设未必能带来经济效益(多维记者:何豪毅/摄)

再拿另一组数字来看,台行政院主计总处于今年5月初公布的最新统计,各级政府债务(包括《公共债务法》规范的债务、短期债务及非营业基金举债等)约新台币7.17万亿元,若加计潜藏债务17.85万亿元,各级政府总负债高达25万亿元,依人口总数来计算,平均每人背负新台币106万元的债务。

近年来,台湾政府多以“特别条例”方式来编列特别预算,排除《公债法》的举债限制,如扩大公共建设投资特别条例、振兴经济扩大公共建设特别条例、振兴经济消费券发放特别条例等,其中消费券的发放原本预期经济成长率可提升0.66个百分点,但实际只增加0.28到0.43个百分点,不但不如预期,反而使财政负担日益加重。

另就法律层面来看,根据《预算法》第83条规定,提出特别预算有四大前提,包含国防紧急设施或战争、国家经济重大变故、重大灾变及不定期或数年一次之重大政事等。振兴经济跟国家经济重大变故,从字面上解释是不同层次的概念,但从李登辉、陈水扁到马英九任期为止,政府编列特别预算似乎成为一种常态,甚至出现同一年度出现多项特别预算,扭曲原本的立法意义。

此外,许多特别预算的编列项目与政府总预算的延续性计划内容高度相似,前瞻计划就出现类似的问题。立法院预算中心评估报告指出,监察院曾于2004年针对此问题提出纠正案,指重大延续性工程计划经费应编列在中央政府总预算,不应改列于特别预算案中,此举有违依法行政的原则,更与《预算法》规定不符。

台湾政府有意藉扩大公共基础建设投资,吸引民间资金挹注,增加就业人数并提振经济,立意虽然良好,但花钱的同时,不仅要估量口袋有多深,还得把钱花在刀口上。既然行政院长林全曾说前瞻计划要采“滚动式检讨”,不妨从诟病之处开始,依法将全部计划内容、期程、总经费及年度分配预算条列清楚,加强控管执行进度,并对后续营运管理订定考核机制,才能让前瞻计划名副其实。

拼经济不能伤财政,必要的支出可带来收益,但伤筋动骨的事切勿逞强。财政体质不健全,却硬要增加数千亿台币的举债,根本是挑不起的重担,恐怕路没走远,反倒先自废手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