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印度遭遇前所未有干旱 /

印度遭遇前所未有干旱 专家:为啥不学中国?

2017年6月5日,印度新德里一男子在漏水的城市供水管道下洗澡

夏季来临,印度首都德里的气温升到了40摄氏度以上。严重的干旱危机,也开始困扰印度各地。

任何曾在6月去过印度的游客,估计都很难相信那里会缺水。城市四处都是积水的道路,下水道污水四溢。如此多雨的地方怎么会缺水呢?

答案很简单,印度水资源监管极为落后。虽然气候变化确实影响了印度的降水,但这场危机主要是由于人祸。印度许多农村地区都同时遭受缺水和洪水的双重折磨。虽然德里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兴建雨水收集设施,防旱防涝,并采取了财政激励。但由于缺乏监督,政策基本无人理睬,印度对如何利用集中的降雨仍一筹莫展。

而印度城市的供水也由于设施落后,每天都在巨额浪费。2016年,负责城市饮用水和废水管理的德里贾尔(印度语:水)委员会估算,由于水管泄漏、偷盗用水等各种损失,德里在运水过程中的损失高达40%。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损失基本都控制在4%至20%。

其次,由于地下水在印度是一种开放的资源,任何人都可以从自己的土地上抽水,农民过度开采,也导致了地下水的“公地悲剧”。从1980年开始,印度的地下水开采率经历了疯狂增长,印度农民生产同样单位的主要粮食作物,用水是中国的二到四倍。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印度的土地改革迟迟没有进展,土地的私有权极为分散,数百万农民平均面积不到两公顷的农场极难监管,农业效率完全无法和中国相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得印度的水位每年下降0.3米,水库和水井都在逐渐干涸。

未经处理的生活和工业废水经常直接排入水体,即便是印度现有的地表水,也正在变得无法使用。德里附近的亚穆纳河,曾是下游城市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但几十年的污染后,它俨然成了一个露天的下水道。

即便如此,印度人也没学会节约用水。欧洲发达国家,如西班牙的马拉加和德国的莱比锡,城市每日人均用水量都在92升以下,而印度德里的高收入家庭,每天会消耗高达600升的惊人水量。

如果缺水还勉强能够忍受,那么缺水导致的断电,几乎将要掐断印度的发展。

西孟加拉邦的法拉卡煤电厂,发电量可达两千一百兆瓦,占印度煤电生产力的1.13%,由于缺水无法运营,已经迫完全放弃生产12天了。

在燃煤发电过程中,需要大量清洁水用于蒸汽生产、蒸汽冷凝和涡轮机运行。2010年以来,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卡纳塔克邦迫于干旱,也已经关闭了多个煤电厂,导致人口密集的城市经历了痛苦的断电,其他工业生产也陷入困顿。印度最大的电力公司国家热电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Solapur电厂建设计划,同样因为找不到清洁的水流供发电运营,被迫停滞。

印度的水电站也受到了严重打击,水电发电量相比2015年下降了近20%。

许多印度专家认为,中国在类似的水资源短缺条件下,表现比印度出色得多,印度应在许多方面向中国学习。

首先,管理印度城市用水的贾尔委员会,其高级公务员平均工作任期仅有18至30个月,随时可能被调到另一个职位。在这么短的任期内,官员连全面了解水资源和现有基础设施都不够,谈何应对危机?专家因此建议,印度应学习中国延长官员任期,方便他们制定未来战略规划,升级城市水务系统。

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在缺水城镇附近兴修水坝和水库的经验,也值得印度借鉴。收集降雨进行利用,不仅能增加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还有利于种植灌溉。

同时,一些学者认为印度也应该重新调整农业政策。与中国不同,农业出口让缺水的印度反而成为了一个净水出口国,因为其出口的水稻、大豆、蔗糖等农产品,都是水资源密集型产业。而中国的大豆、棉花、肉类和谷物等需要大量水资源的产品,都大量采用进口,中国出口的蔬菜、水果和加工食品等产品,都不是水资源密集型产业。专家建议印度调整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耗水更少的作物,应对危机。(作者系阿富汗能源委员会前顾问、能源政策分析师,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富布莱特学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