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鄙视链火爆大陆是对社会的报复性反弹 /

鄙视链火爆大陆是对社会的报复性反弹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中有语,“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一语成谶,相轻,不仅限于文人,在各行业普遍存在。而最近非常火爆的“鄙视链”一词,则是对自古文人相轻做出的现代化的注脚。

鄙视链,是当今网络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它像条食物链,是个绕不开的怪圈。在这个怪圈中,每一个人,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都在链条的最末端。

“鄙视”自带的不平等姿态

从中产阶级受教育的鄙视链到海外留学的鄙视链,再到前段时间被媒体曝光后引起广泛讨论的相亲婚嫁鄙视链,无不昭示着这个社会无处不在的鄙视。没有英文名的孩子被有英文名的孩子嫌恶,没有资格一起玩耍交朋友;寒暑假的海外游学,如果孩子没有参加游学,担心假期结束后回校互相交谈时,自己的孩子被参加游学的孩子鄙视;相亲市场上,就从前几天被广泛转载的中国大陆北京的某个公园相亲角的大爷大妈们的言语神态,没有北京户口的在婚恋市场上被鄙视……

鄙视,这个词,其实本身就存在着强烈的不平等姿态。大家一方面都鄙视着“鄙视链”现象,另一方面,每个人心中又都有个基本的标准。

毫不讳言,中国人的生活是比较出来的。有评论指出,在这个需要榜样的社会里,每个人从小都活在一个阴影之下,他就是长得高帅、成绩好、聪明、听话以及无所不能的隔壁邻居家小孩,而我们很多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等着媳妇熬成婆,让隔壁邻居家小孩也终于有天被践踏在睥睨之下。

明码标价的中国式相亲(图源:VCG)

在鄙视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自动启动一个防御机制。在这个机制里,为了寻找安全感,就容易发生层层碾压的现象,借以彰显自己的自尊。

大陆心理学家胡慎之曾对鄙视链做出心理学上的解释,“自我的尊重以及对别人的尊重都已经缺失,在童年教育下,被剥夺得只剩自卑的人该如何找寻到自尊?就是把别人看得很糟糕。鄙视就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这就像是中国人的阿Q精神一样,这是无能为力的自我防御机制。

对社会的报复性反弹

鄙视,可以形象地被描绘在某种程度上的泄欲,背后实则是由金钱和地位为区分的阶层,也是一场心理上的博弈与暗战。这场“战役”甚至在一些生命体降生之前就已经打响。

香港最新电视纪录片《没有起跑线》纪录的一对中产父母:为了让孩子入读“只收10名一月出生的学童”的好学校,夫妻二人精准计算受孕时间,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让孩子 “赢在子宫里”……

可以说,某种意义来讲,鄙视是对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也是人间百态的直观表现。是独立的个体寻求社会定位时的在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机制,不同的参与群体借由层层的鄙视链,在相应的阶层中找寻归属感,抑或是消除不安。然而,鄙视,即便是再凶猛的鄙视,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赢得个性与安全感 。

从同质性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化中,有些人往往摒弃不了曾经的秩序之别、等级之差,所以反应到生活中,只能用传统的等级制度来论证自己的差异性。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为了找寻认同。在鄙视别人的同时,找寻到自己的群体。而这恰恰是一种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鄙视链的普遍存在与火爆,恰恰反映了日益加重的阶层差异。每个人都借由对别人的鄙视,建构自己世界的安全感,去显示与社会核心元素的距离,和主流价值观的贴近。

实际上,普遍的鄙视揭露的是普遍的恐慌,是用情绪的意淫对社会分化的一种无力抵抗。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