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行政干预为金融市场带来5大弊病 /

日媒:中国行政干预为金融市场带来5大弊病

以行政权力在金融业施加干预、以及房地产过热等经济现象造成的高杠杆局面,给中国金融带来的风险正在不断扩大。进入2017年以来,中共开始意识到金融高杠杆可能孕育的严重后果,调整的意向大幅加强。

综合媒体7月21日报道,金融去杠杆在进入2017年后,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的最重要内容。14召开的五年一度的中共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与历来着重强调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壮大不同,会议的重点转向金融应服务实体经济,尤其发出了需要加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声音。

2017年以来,中共频繁下达文件,要求加强金融监管,以防范金融高杠杆风险。

中国金融杠杆率已经处于高位

据《日本经济新闻》21日报道,在对中国金融杠杆的描述上,此前已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提出量化评价指标。IMF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FSR)中提到中国信贷快速增长,致使金融稳定风险不断增加,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达到GDP的三倍以上,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敞口也在增加。

而同时,中国许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存在着严重错配,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处于高位。2016年10月IMF的一篇《Resolving China’s Corporate Debt Problem》工作论文中,提到中国2009年至2015年间信贷平均增速高达20%,远远超越名义GDP增速,需要防范西班牙、泰国以及日本这些信贷缺口类似经济体的前车之鉴。

中国金融的最大弊病其实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图源:AFP)

国际清算银行BIS近年来也频频警示中国银行业风险,根据BIS2015年9月首次提出的以私人非金融部门信贷和GDP缺口测量各国债务水平的指标来看,中国在两年前,这一缺口指标便已经高达25%,超出2%至10%的正常范围,是全球最高水平。以史为鉴,BIS提出,一旦一国缺口指标超过10%,随后三年,该国有三分之二的概率发生“严重的银行业紧张情况”,并预测中国会在三年内发生银行业危机。

再有,中国影子银行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金融高杠杆的局面。以银行为例,若以资产负债表内(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反映的杠杆率来看,截至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28%,高于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处于非常健康的水平。但如果将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考虑进来,银行资金通过嵌套设计经由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证券,保险,基金)逐级加杠杆,金融杠杆的实际水平则呈级数倍放大之势。嵌套设计之复杂,金融体系内部来回空转,导致实际的金融杠杆水平甚至难以准确测算。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首次明确提及的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也是十分巨大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253.52万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0.1479美元),表外资产规模相当于表内总资产规模的109.16%,比上年末提高12.04%。其中,担保类19.03万亿元,承诺类16.08万亿元,金融资产服务类164.63万元。

金融高杠杆下的5大风险

中国的金融高杠杆,特别是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较快,管理较为薄弱的情况必须得到重视。虽然近年来表外业务有了快速发展与创新,但诸多资金并未服务于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系统空转,推高金融杠杆率的同时,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蕴含着诸多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降低了银行资本监管的有效性。2013年以来,中国影子银行更多依靠同业业务的发展规避监管,主要体现为通过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等在负债端主动负债扩充资金池,在资产端通过直接加杠杆或者委外加杠杆投向标准化产品,扩大利润空间。

然而,商业同业存款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同业资产也不必计提拨备,不受贷款计划约束,且对银行资本金的匹配要求仅约为企业贷款的四分之一。过度依赖同业业务加大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其次,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金融创新涵盖多个金融机构且通过嵌套分层,绕过金融监管,不仅推高了杠杆率,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前,银监会发布的专项治理“三套利”的工作通知中详细列出涵盖了可能存在的套利手法95种,诸如以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用同业资金对接理财产品、资管规划、放大杠杆、赚取利差等,都是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推高杠杆率的体现。

深刻的房地产问题正是中共行政干预结出的恶果(图源:VCG)

第三,推高了实体经济资金成本。资金通过嵌套设计在各金融机构逐级增加杠杆的同时,也层层推高了资金成本,促使资金脱实向虚现象的出现。而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与金融机构内部资金空转形成鲜明对比。

四是弱化了信贷投向指导。例如,面对房地产市场过热,房地产相关贷款比重本应受到限制,但通过同业业务,可以绕道投入非标资产,进入房地产市场等监管限制行业。

再有,就是增加了资金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同业存单并未纳入同业负债,这对于一些面临资金压力的中小银行来说,往往会有很强动机通过发行短期同业存单支持中长期投资、导致加入同业存单后的负债超过银行负债三分之一标准,一旦流动性紧张或市场利率上行,则流动性风险加大。

基于上述风险,中国财政部纷纷采取措施,规范地方融资、强化表外业务监管等。但与此同时,行政干预往往对去杠杆造成新的政策风险。也就是说,由行政干预这一中共金融监管原则带来的高杠杆问题,新的行政干预很可能会派生更多问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