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东六国高官访北京 中国强势介入? /

中东六国高官访北京 中国强势介入?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接连款待了多位中东地区国家的领导人与高级官员,这份名单包括沙特国王萨勒曼(Salman bin)、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Mahmoud Abbas)、突尼斯外长朱海纳维(Khemaies Jhinaoui)、阿联酋国务部长苏尔坦(H.E. Dr. Sultan Al Jaber)、卡塔尔外交大臣穆罕默德(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 Thani),中国针对巴勒斯坦问题、海湾危机与利比亚问题等再一次表明了自身的立场与态度。

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国提出“四点主张”与“两国方案”;在海湾危机上,中国提出“三点主张”,而在利比亚问题上,中国则坚持“四点原则”。这些方案、原则与立场在内容阐述上千差万别,但指导方针确是一脉相承的,即坚持政治和外交解决的大方向,依据国际关系准则行事。

从表面上看,中国提出的原则、主张与立场并无多么特别之处,但中国政府如此密集地在中东地区热点问题上表态,本身就凸显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战略方向。

即中国希望在中东地区谋求更大的话语权,且这一战略转向的推动力并非完全出于经济因素,而是在中国外交“积极有为”的大背景下,追求建设一个更好世界的雄心壮志。

多年来,由于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主要涉及的是经贸往来,中国在中东问题上一直坚持“搭美国便车”的做法,并不希望在中东政治问题上卷入过深,这一点在2016年外访中亦有所体现。

中国积极增大其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图源:Reuters)

比如习近平在仍陷入纠纷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各停留一天,而在埃及待上三天,这表明中国并不希望在复杂的中东问题上“站队”,北京希望强调其更愿意支持中立的国家。

但随着中国开始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其“一带一路”的战略边界,中国仅仅关注中东地区商业利益的做法显然已经过时。中国在中东地区事务中已经到了要化被动为主动的时刻。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5月30日在中国驻巴勒斯坦办事处阐述了中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时强调“一带一路”的发展将成为中国对解决中东热点问题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可以说,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1月对中东的沙特阿拉伯、埃及与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后,中国正逐步加大对中东地区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而不同于2016年习近平中东行对地区大国的专注,此次来华访问的多是地区热点问题的主要当事国。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先后接待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双方的领导人,这同中国一直以来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重启巴以和谈,在巴以局势紧张时,避免激怒任何一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