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天问?中国土地背后的残酷真相 /

天问?中国土地背后的残酷真相

在中国大陆的传统历史教育中,中国历朝历代似乎都将抑制土地兼并作为国策,人们归纳王朝灭亡原因,必然少不了“王朝末期土地兼并严重”,只是这是真实现象吗?农民被皇权附着在土地上就能过上太平日子?

宋朝改革家王安石(图源:VCG)

司王之争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拜相,出任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开始熙宁变法。围绕着变法,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与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激烈争斗,引发党争。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看来,隐藏在党争、政争之下,更深层次的矛盾是中国古代长期持续的法儒与道儒,抑制兼并与不抑制兼并之争。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农民、地主与皇权的三角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走向,王朝的兴衰。按照现代经济学“经济人”的概念,人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在农民、地主、皇权三角关系中,农民当然希望“最好不丧失人身权力,不受任何剥削”,地主希望“最好把佃农都压抑为贱,成为自己的私属”,皇权则希望“最好一切农民的劳动所获全归公府,不入地主私家”。但是,一定时期社会总的产出是固定的,有人多就有人少,相比剥削皇权更为重要的需求是维持政权的稳定与延续,抑制皇权本身的贪欲、地主的贪欲成为必要,历代抑制兼并措施不断,抑制与不抑制的争端始终存在。

汉武帝时,推行算缗告缗、均输平准,禁止商人占有土地、奴婢,限制商人囤积居奇、高利贷剥削农民。甚至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以国家主义统制经济。王莽的“王田”、曹魏的“屯田”、西晋的“占田”,北魏以至隋唐的均田制,都是国家强力干预经济,抑制兼并的举措。以国家权力,将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使农民成为国家的佃户,国家直接掌控农民,而免于地主的盘剥。但观诸历史,似乎从汉至唐,国家的强力分配土地都会逐渐被瓦解,重回“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最终王朝更替,推倒重来。

北宋结束唐末藩镇割据以来的乱局,皇权重建秩序,但却不再是简单的轮回,有了新的变化。唐末德宗朝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变传统的按人头征税为按财产征税。按人口征税,需要国家直接掌握人口,因而有了编户齐民,有了抑制兼并,有了东汉光武帝刘秀“诏下州郡检核垦田倾亩及户口年纪”、隋文帝“大索貌阅”检查隐漏人口。而按财产征税,国家仅需掌握的田亩数量,无需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由此北宋一改延续千年的土地国有占主导的土地政策,国家建立鱼鳞册制度做好地籍登记,放任土地私有,不抑兼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赋予农民人身自由,使农民自由与土地结合,在市场调节下实现利益最大化。

然而,北宋王朝刚刚度过它的100岁生日不久,神宗就起用王安石变法,重拾抑制兼并。司马光之所以起而与王安石辩论与党争,南宋陆游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后的一篇读后感《书<通鉴>后》,从一个侧面暴露了真相。“自古财货不在民又不在官者,何可胜数?或在权臣,或在贵戚近习,或在强藩大将,或在兼并,或在释老。”

在陆游看来,贵族地主、官僚地主、平民地主及寺院,不但剥削农民,还侵占了皇权的税收,指示国穷民贫地主富的局面,所谓不抑兼并藏富于民,唯富地主一家。司马光之所以反对抑制兼并,并不是担心平民地主被抑制,而是包括自己在内的贵族地主、官僚地主被抑制。实际上,所谓抑制兼并与不抑制兼并,关键在于农民耕作土地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的分配,是在官归皇权所有,还是在权臣、贵戚、藩镇大将与兼并归各种地主所有,而民并不在列。

逃不脱“黄宗羲定律”

国家抑制兼并,则国家在土地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分配中占大头,在梁启超看来,实际是“国家自为兼并”代替民间兼并,明为“右贫抑富”实为国家与民争利,于是乎国富民穷。新莽末年,仅王莽皇宫中的黄金就达70万斤,与当时整个西罗马的黄金拥有量相当。国家抑制了地主的贪欲却没能抑制自己的贪欲,横征暴敛利益最大化之下,百姓变得一贫如洗无隔夜之粮,一遇水旱灾害,就会被迫沦为流民,甚而揭竿而起,王朝更替。

国家不抑制兼并,则各级地主在分配中占大头,名为“藏富于民”实为官僚、贵族地主中饱私囊。其必然的结果通常是,“今国与民俱贫,而官独富”,“上则府库殚乏,下则民力穷悴,自非治世”,进而走向极端,王朝崩溃,天下大乱。明崇祯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时,紫禁城藏银虽不多,但李自成从京城官宦人家搜刮的白银却高达7,000余万两,而据黄仁宇的统计1570年明穆宗隆庆四年,政府一年财政收入折合白银仅3,078万两。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称,“富有者有赀可以买田,贵者有力可以占田”,马克思也曾说“权力也统治着财产”。国家抑制兼并的自为兼并,贵族地主、官僚地主不抑制兼并的兼并,最大的凭借是手中的权力,国家政权赋予的特权。秦晖研究晚晴关中地区,提出“关中模式”,关中无地主、无兼并,豪强、官僚却能借助权势任意掠夺。与之相反的“太湖模式”,由于文化发达,官僚地主众多,凭借权势大肆兼并,掠夺土地,平民百姓一样受到压榨。

抑制兼并与不抑制兼并,在权贵、皇权面前只是一句空话,利益而已。抑制亡国,不抑制亦亡国,中国古代专制王朝走入了死胡同,总也逃不脱“黄宗羲定律”。皇权与权贵既联合又斗争,底层生产者农民“兴亦苦,亡亦苦”。

实际上,所谓的抑制兼并与不抑制兼并,本质上都是对存量财富的再分配,并不能产生财富增量,也就是说一种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下,必然存在输家,或是皇权或是地主,而农民始终都是输家。而所谓抑制与不抑制土地兼并这类不产生财富增量的改革,虽能显功效于一时,却终究难逃失败,改朝换代。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