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苹果向中国政府屈服 背后有何隐情 /

苹果向中国政府屈服 背后有何隐情

7月初,美国苹果公司与中国贵州省政府签订《iCloud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这份协议的签署意味着,苹果公司服从于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并把iPhone和iPad中国用户隐私——包括私人信息、照片和系统备份存储在中国境内。

虽然中国政府宣称,《网络安全法》旨在保护中国公民隐私,不过也强调新法规还将起到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的作用。

中国是苹果公司最重要的市场(图源:VCG)

苹果公司是中国境内首个遵循《网络安全法》的外国科技公司——在此之前,很多外国公司对新规都感到“不安”。苹果公司在中国合作伙伴的帮助下把数据中心放在国内的做法表明,其它公司很可能也必须将这样做。

国法所限 利益攸关

苹果公司来到中国的时间晚于很多科技公司,但其销售收入有将近四分之一源自中国市场,而且其利润也是业内最为丰厚的。

2016年开始,苹果公司就开始了在中国的扩张计划:把它的制造工厂移去中国的中原地带——郑州。如今,这座拥有600万人口的城市被当地人称作“苹果城”,据媒体披露,“苹果城”一旦全力运转,每天能生产50万部iPhone。

这座“苹果城”说明了中国对美国科技企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对iPhone生产以及苹果公司近几年的市场销售的重要性。

不过,有分析指出,多年来,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获得的成功一直很有限。如果占取太多的市场份额,拥有太大的影响力,就会遭到北京的抵制。但苹果公司却是个例外,这也许是因为这家科技公司和他的领导者“识时务”。

现任苹果公司CEO库克在2011年至2017年之间8次访华,然而乔布斯生前却从未到访过中国。在库克的指挥下,苹果公司将更多业务转移到中国。但分析认为,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在中国“畅行无阻”,是因为对中国政府“有求必应”。

2015年,苹果的iBooks商店和iTunes电影服务被关停,距离它们进入中国市场刚刚半年的时间。2016年12月,据说是遵照中国当局的要求,苹果公司还从中国区的应用商店下架了《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开发的新闻应用App。该公司没有具体说明当局提出这项要求的原因。

抗争与屈服 苹果的两张皮?

苹果公司对中国政府可谓是“千依百顺”,但在美国却以“人权斗士”自居。2016年2月,美国政府要求苹果公司解锁一名恐怖分子的iPhone密码时,遭到了后者的严词拒绝。

库克称,隐私是苹果公司的一个“关键价值”,他说,“我们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识到,他们生活中隐秘的部分似乎处于公开状态,而且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利用,因此,隐私对越来越多的人将有日益重要的意义。”

但面对中国政府,库克还是妥协了。原因很简单:苹果公司希望保住自己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很多美国科技公司——比如脸书(Facebook)在《网络安全法》之下极有可能永远被拒之门外。

不过,有分析认为,苹果公司并未真正“臣服”。“中国的网络安全法意味着,苹果必须把它的iCloud加密密钥严格地存储在中国境内。苹果将保留对密钥的控制,但在某些例子中,比如信用卡信息,只有用户才掌握着自身数据的密钥,这意味着这家iPhone的制造商将无法遵从执法当局的请求。”

这意味着,苹果公司也许表面上对中国政府“唯命是从”,不过一旦涉及到用户隐私的事件,库克仍有可能作出类似上述行为的“抗争”。有消息指,苹果公司或研发新安全手段抵抗政对隐私的侵害,令政府不可能强行进入一部加锁的iPhone。据悉,新的安全手段不但能帮助公司与政府展开对抗,还能增强投资人和顾客的信心。

中国政府是否也意识到苹果公司的“心机”还不得而知,但至少从现在看来,两方双赢。《网络安全法》里,所有与宽泛定义的国家安全问题有关的中国公民或地区数据,必须存储于中国境内的服务器上。向国外提供这些数据,必须首先通过监管部门的评估并获得批准。

而苹果公司愿意遵守新规,确实能减少与中国政府不必要的误解。毕竟,除了用于追踪犯罪嫌疑人和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对少数人的数据进行破解外,其他用户的数据依然固若金汤——隐私问题实际上是个伪命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