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党政军集体定义中印对峙 武力清场前兆 /

中国党政军集体定义中印对峙 武力清场前兆

中印边境对峙近2个月,是战是和、是撤军还是坚持对峙,现在开始变得明朗起来了,当然也是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候了。

中国外交部8月2日发布《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官方声明。8月3日,中国党政军6大权威机构先后就印度军队越界事件密集发声。中国官方的声明和党政军的表态阐明了两层意思,一是定义印度越界为“侵入中国的领土”、印度是破坏和平者;二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不会退让”的立场,以及维护主权的正当性。

中国外交斗争历来讲究“有理有利有节”,此次以公布文件的形式表达中国的立场,就符合这种斗争策略。中印边境对峙近2个月时间,从外交部发言人到外长到外长首次喊话,再到官方集体声明;从“已经向印度方面提出了严正交涉”到“撤兵之前不谈判”,再到“对中国领土的严重侵犯”,中国处理中印边境对峙很克制,很有节奏。

中国军队自成体系的火箭炮可以担负北京清场任务(图源:新华社)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酵,中国已经收获了不少道义支持,无论是西方媒体还是印度学者都肯定了北京在对峙事件中的克制态度,甚至对中国异常的克制感到不解。此次中国官方声明中一改之前“非法进入”的定义,首次使用了“侵入中国领土”的说法,意在告诉世界印度是破坏和平者,中国是受害者。这是在争取国际道义支持的同时,开始寻找法理支持——凭借国际法的相关规定,以符合国际法规范的方式处理争端。

“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构成国际不法行为,印方应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违反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违反《联合国宪章》,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粗暴践踏”,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的声明援引国际法来支持中国的立场,北京开始走法律程序是已不顾及印度的脸面和情谊的做法。

相比此前中国的系列表态,此次声明显然不是说给印度听的,而是做给国际社会看的。如果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泰国时首次就中印对峙表示“印度还是老老实实撤出去”,表明北京对劝告新德里尚有期望。那么,在印度政府发表歪曲事实的官方声明后,北京对苦口婆心劝解印度撤军已经不抱有希望了。中国人向来讲究先礼后兵,把该说的话都说了,已做到仁至义尽。

特别是中国驻印度使馆配合北京召开面向印度主流媒体的吹风会,中方必须再次敦促印方立即无条件撤出越界边防部队,敦促印方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这意味着北京已经着手开始对印度国内的舆论心理战,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动手前的信号。

中国阅兵四成是刚服役的新型武器,对印度有很大优势(图源:新华社)

根据中国曾对与印度和越南发起军事反击前的表现,北京总是在向国际社会阐明是非善恶之后、争取到国际舆论有利形势之后,在做了和平解决争端的最后努力之后,会果决选择速战速决的反击战。即便,当时中国军事力量优势不多,遑论今日现代化程度比肩美国的中国军队。如果北京采用防区外战术,动用中——近——远程火箭炮对越界的印度军队地毯式打击,印度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中国处理国际争端的方式与西方国家不同,不喜欢使用“最后通牒”的形式,而是将好话说尽后选择有利时机突然反击对手,给对手以措手不及。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就是模板。在中国政治大事件——十九大临近(11月)之际,中共党媒已经敲响“钟声”,具有一语双关的意思,值得印度警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