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班固大破匈奴的记功碑在蒙古国找到了! /

班固大破匈奴的记功碑在蒙古国找到了!

中国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曾随军队北上。军队击败匈奴后,班固在摩崖上作《封燕然山铭》石刻,成为史上记载最早的边塞纪功碑。多年来各国学者积极寻找这铭文的地点,在中国与蒙古学者近日进行合作,找到了当年班固刻石记功的地点。

中国内蒙古大学8月10日表示,该校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的合作团队进行勘察,在蒙古国杭爱山找到《燕然山铭》。

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在今蒙古国境内几乎全歼北单于主力。当时随军的班固留下上述摩崖石刻,史称《燕然山铭》。

虽然该铭文内容被记载在《后汉书》中,但古代缺乏详细座标,加上燕然山幅员广阔,《燕然山铭》具体地点未能流传。中国、蒙古、俄罗斯学者多年来找寻阿尔泰山等地区,都没有收获。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2017年7月合作实地踏察,发现杭爱山有刻文。制作拓片后发现内容与史载相同,字体也是典型汉隶,初步确认此处即为《燕然山铭》地点。

燕然山之战是有史记载的重要战役,终结了中原王朝与匈奴长达几百年的战争,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东汉永元元年的这一战役使匈奴脱离漠北高原,往西远遁。北京大学历史学者朱玉麒曾表示,“燕然刻石”是史书记载边塞纪功碑最早的源头,这次刻石纪功行为被后世继承下来,从而形成边塞纪功碑的传统,一直沿续到清朝。

《封燕然山铭》碑文拓片(图源:内蒙古大学视频截图)

蒙古杭爱山考古现场(图源:内蒙古大学视频截图)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指出,这次发现意义重大。他说,这次发现确定了燕然山,也确定了“封燕然山铭”具体的地理位置。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史书和史料记录得以完全匹配。

侯杨方表示,燕然山的相对高度不大,在广阔的地域上有一个巨大的红色的石崖。此地基本是无人区。从考古团队制作的影片可以看到,这个石崖于7月底刚刚发现,他们首先要确认是不是“封燕然山铭”,所以架了一个梯子并对石刻做了拓片。

侯杨方也提到他个人对与拓片本身的期待:“我看到那个拓片,是典型的汉隶,我甚至怀疑那个石刻是班固本人的手书,如果能够确认久基本上是他流传下来的唯一的真迹了。”

《封燕然山铭》原文及译文如下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译文)大汉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号,西元89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高洁光明。就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统以八阵,临以威神,铁甲耀日,红旗蔽空。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害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渭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威武王师,征伐四方;剿减凶残,统一海外;万里迢迢,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丰碑;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7-08-14 11:57
    您已点过赞
    收复外蒙古。
  • @ 2017-08-14 14:59
    您已点过赞
    这么多年了, 现在才发现, 这么巧?
    嗯, 石头上刻着“东汉”。。。。。:curse: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