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公理胜中国强权?剑桥重发300篇被删文章 /

公理胜中国强权?剑桥重发300篇被删文章

公理战胜中国强权?剑桥恢复发表300篇被删文章(图)

新闻来源: BBC、德国之声 于 2017-08-21 13:38:20 大字阅读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网络,观点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

面对学术界压力,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的网站重新发表《中国季刊》被删除300多篇文章。

在此之前,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的网站删除300多篇在《中国季刊》发表的文章。不少学者表示,此次事件将会打击学术自由。《中国季刊》总编对中方做法深表关注和失望。

《中国季刊》总编提姆?普林格莱(Tim Pringle)发表声明说,“经过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官员会晤,《中国季刊》被告知,剑桥大学出版社打算在其中国网站立刻重新发表被删除的文章。”

他说,“《中国季刊》将继续发表文章,并采用严格的双盲同行评审机制(Double-Blind Peer Review),不考虑文章主题和敏感性。”

此前,提姆?普林格莱发表声明表示,“我们对中国进口机构删除该季刊300多篇文章和书评深表关注和失望。我们还要指出,这一限制学术自由的做法并非孤立举措,而是在整个中国社会继续实施限制公众参与讨论空间的政策。”

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的《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中300余篇包括六四、文革、西藏和台湾等敏感话题的文章从剑桥大学的中国网站上撤下,立即引发学术界的反弹。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专家包定(Christopher Balding)日前发起请愿活动,希望剑桥大学出版社及学术界面对中国审查时,要挺身而出。至21日已有逾300人参与联署。

包定表示,在中国各大学聘用越来越多外国人之下,当局担心"这些大学在意识形态上不会遵守北京希望他们说出来的思想"。

请愿书指出,学术界相信言论自由和公开交换想法和资讯,"中国尝试对不符合其喜好的文章主题进行审查…相当令人担忧"。

请愿书表示,如果剑桥大学出版社和相关期刊,对中国政府的要求让步,学界和各大学保留反对他们的权利。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当天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季刊》虽在国外发行,但在中国设立了一个服务器。文章作者强调西方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西方媒体可以批评这些西方机构"没骨头",为中国市场的"五斗米"折腰,而不是批评中国;强调中国有关部们依法行政,无可指责。

学者反应

请愿页面截图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孙沛东在微博上说:“《中国季刊》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者在中国设有服务器,而且跟中国有商业往来。这大概是国外一流中国研究期刊,难以抗拒这种审查要求的原因。从顶级中国研究期刊开始,接下来,我们应该会看到更多国外中国研究期刊,凡是跟中国有商业往来的,都会在"中国审查"面前脆弱不堪。”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及社会学系教授杨国斌也在微博发文:“当代中国研究最重要的国际刊物,受到如此限制,情何以堪!闻所未闻啊。国内不是在推进当代中国研究吗?怎么推进?”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历史系博士生韩晓明(Jonathan Henshaw)对BBC中文说:“中国闭屏网站及限制得到资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已经持续一段时间。限制取得论文及著作,对中国学者不公,而且对学术交流及研究有负面的影响。”

打击学术自由担忧

成名认为,事件没有令他太感到震惊。他认为,习近平要紧控知识分子,而此次事件不过是其中的一步。

“早几个月前,习近平强调就算是中国大陆的社会科学界,发表的刊物亦要以意识形态取向,服务服从中国当权者的意识形态。”

美国人权组织“自由之家”的莎拉?库克(Sarah Cook)对BBC中文说:“这明显反映当局加强对重要的学术来源的审查。”

“近年中国加强收紧学术自由,这次事件亦符合这样的潮流。”

中国政府屡屡屏蔽其视为敏感的网站,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路透社等新闻媒体。而在上周五相关消息公布前,读者范围更小且收费较高的海外学术刊物似乎一直没有遭遇审查压力。

言论自由遭侵犯?公理战胜强权?

《中国季刊》主编普林格莱(Tim Pringle)在推特上发言:“作为主编,我原意支持剑桥出版社做出的重新登载这些文章的决定”。

但删除论文事件带来的反弹已扩展到学术界,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鲍尔丁(Christohpher Balding)发起网络请愿。他以关注中国议题学者之名义表达了对剑桥大学出版社行为的忧虑,并认为中国正在向全世界输出其审查模式。

鲍尔丁在请愿书中要求剑桥大学出版社拒绝一切来自中国当局的屏蔽请求,"如果出版社迎合中国政府的要求,我们学者以及学术机构保留采取其他行动的权利,包括抵制剑桥大学出版社以及相关学术期刊。"

这一请愿发表在Change.org网站上,发起人鲍尔丁特别请求,只有学者以及高校职员才能在请愿书上签名。该请愿书周五(8月18日)夜间发布,截至周一清晨已经获得了大约330余名支持者签名。
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鲍尔丁表示,发起这一请愿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剑桥大学施压,而是向所有和中国有往来的外国学术机构以及中国本土的高校"奋起抗争中国政府的屏蔽审查制度"。他认为,中国高校近年来聘用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这让当局十分担心高校不再与北京保持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中国当局的动机就是要控制,并且强调只有他们的思想是正确的。"尽管中国学者依然能通过翻墙等手段阅读这些被屏蔽的文章,但"北京当局的信号非常明确,就是不希望中国学者再就那些话题发表论文。"鲍尔丁估计,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境外的学术期刊上相关敏感话题的论文发表数量将明显减少。


哪些文章上了"黑名单"?

《中国季刊》主编普林格莱(Tim Pringle)在周五晚间的一份声明中也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走出去"战略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学者向《中国季刊》提交论文。

剑桥大学出版社在其官方网站上贴出了进行了屏蔽处理的全部约300篇论文的列表。德国之声在检索后发现,一些中国大陆高校的中国籍学者确曾在《中国季刊》上刊登"文革""民主化"等中国当局认为的敏感议题之学术论文,而这些论文也在此次遭屏蔽之列。不过,在这份"黑名单"中,绝大多数的文章都是由中国大陆境外高校的学者所发表。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国际政治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福莱维尔(Taylor Fravel)则在推特上发布了对"黑名单"的分析结果,其中,有关"文化大革命"的遭屏蔽论文数量最多,达125篇。有关新疆、西藏等"民族与边境"议题的文章数量则有87篇,"天安门"、"台湾"等议题紧随其后。

这份"黑名单"中的部分论文,甚至是在60年代初发表的"古董",其中包括1960年杂志创刊号中的论文"中国与西藏:革命的背景"一文。而最近的一篇则是2017年发表的"香港回归后'本地主义'之崛起与公民身份认同:对中国民族国家的质问"。

环球时报:外国出版机构应"削足适履"

本周一,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亦对此话题发表了社论,认为《中国季刊》只是"被一些媒体称为海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顶级学术刊物",但"该杂志文章读的人并不多","那些媒体借此攻击中国'加强审查制度'"。该报认为,中国屏蔽了境外互联网上一些"对中国社会来说有害的信息,这样做是为了中国的社会安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

评论还称,《中国季刊》在国外发行,"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剑桥大学出版社本来也可尽享英国法律所赋予它的出版自由,但外电报道说它在中国设立了一个服务器,希望开发中国市场,这样一来,它就与中国法律产生纠葛。"作者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审查法规对于外国出版机构提供了"自由选择","如果它们认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很重要,进入这个市场是无论如何也要做的,那它们就需要尊重中国法规,削足适履也得干。"文章最后还强硬地指出,"西方的价值观和西方的利益长期处在人类社会的中心位置,这是西方的超强实力所造就的规则。这根本就不是道义,而是强权。"" 谁的原则更契合这个时代,这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而是力量的博弈。时间会最终裁定谁对谁错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